《金刚狼3》入门:最全漫威电影与X战警时间线盘点
2024-10-26 05:35:14
上海解放战争:最惨烈城市攻坚战,粟裕不发一炮只为上海完整解放
1949年5月,解放军战士在渡江结束后,又乘势发起了宁沪杭作战,在连续一个多月的作战过程中,我军顺利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并歼灭了43万国民党部队,但解放军也因此伤亡了6万多人,尤其是在作战最为激烈的上海战役中,我军伤亡人数就高达3万之众,占到了整个宁沪杭作战的一半以上。我军在解放上海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为何会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本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场惨烈战役背后的故事。
解放上海之前的准备
1949年4月随着毛主席和朱老总《向全国进军》命令的发布,陈列于长江北岸的第二和第三野战军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渡江战役,随后战士们一举攻克南京,杭州等地,兵锋直指国民党经济中心上海。当时我军已经切断了浙赣线和钱塘江大桥,将汤恩伯和白崇禧的部队完全分割开来,而国民党的部队也在解放军的强烈攻势之下纷纷向南逃窜,但此时的蒋介石却命令汤恩伯聚拢残部固守于上海地区,企图进行最后的抵抗。
浩浩荡荡的渡江战役
按理来说,此时的上海基本上已经被解放军团团围困,即使国民党部队有着海上逃跑路线,但随着解放军包围圈的逐渐缩小,其也难免会成为瓮中之鳖,那这样的部署又有着何种的缘由,这其实是蒋介石的在上海所进行的赌战。一方面,当时蒋介石在淮海战役时期就已经进行了退台部署,并逐步安排自己的后路,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把存放在上海的277.5万两黄金、1520万银元和1537万美钞全部运走,以作为日后苦撑待变的经济资本,而只有暂时守住上海才能为自己撤退和运输物资争取时间。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第二方面是蒋介石所抱有的错误的国际观瞻。上海是远东的金融中心,也是外国势力在中国的最大利益所在,而且在当时的上海还驻扎着大量的外国侨民,蒋介石希望借助解放军战士将上海的水搅浑,以便能够让列强出兵干涉,将两党之党之间的问题进一步扩大为国际问题,从而挽回自己在大陆的不利局势。
为了实现自己防守上海的计划,蒋介石不顾自己下野的尴尬现实,亲自乘船到上海召见国民党团级以上的干部,并下达死命令,要求部队必须坚守6个月以上,除此之外,他还不断的巡视各处防线,部署守备任务。上海从1937年失陷之后,日本就开始不断地加固防御攻势,构筑了众多的碉堡和永久工事,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部队接手上海,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工事防守。
正在训话的蒋介石
特别是在1949年1月的时候,当时蒋介石预感态势的不利,命令上海加紧赶工修建阵地,并且在上海建造了外围阵地、主阵地、市区核心阵地3道防御工事,其外围的钢筋水泥碉堡就达到了4000多座,而其碉堡周围的铁丝网、地雷场等一系列的防御设备也是十分的齐全,在上海市区中心的三十座高楼大厦,也被国民党守军布置上了火力点。
当时负责防守上海的国民党部队有20多万人,由黄埔系将领汤恩伯率领,汤恩伯是蒋介石的绝对嫡系,对蒋介石的命令一贯盲目的执行,当时汤恩伯的恩师陈仪在认清局势之后,决定劝说汤恩伯起义,汤恩伯表面上不动声色,但背地里却蒋消息透漏给了蒋介石,导致陈仪被抓捕,虽然汤恩伯口口声声说自己有苦衷,但从此事来看,想要劝服汤恩伯起义几乎不可能,而上海战役也会相当的难打。
国民党将领汤恩伯
面对国民党军在上海的负隅顽抗和上海本身的复杂局势,总前委制定了尽量将敌军调至外围,避免出现市区大打局面的原则。针对总前委的要求,前线指挥的粟裕大将制定了三种作战方案,第一种方案是要对上海进行长期的围困,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上海的城区遭到破坏,同时可以减少解放军的伤亡,但上海是一座拥有500多万人的大城市,其粮食和生活物资基本上都要依靠外部的补给,上海一旦陷入围困,那上海的无数市民必然会遭殃。
上海的国民党守军
第二种方案则是从敌人防守薄弱的苏州河地区发起袭击,这样的好处是利于速战速决,减少部队伤亡,但却不可避免的会在上海市区爆发大的战斗。而第三种方案则是从上海的两翼发起进攻,暂时不打市区,而攻打防守严密的吴淞地区,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我军攻下吴淞,那上海守军的撤退之路就会被切断,从而动摇城内守军的信心,这样既可以达到解放上海,聚歼敌军的目的,又能够避免在市区作战,但吴淞地区是敌人兵力最多的地区,这样硬碰硬的方式,必然会让解放军付出巨大的代价。
前线指挥的粟裕大将
在5月2日,粟裕将军将自己的三套方案汇报了中央军委,为了保护城市和民众的财产安全,我军最终选择了第三种作战方案,在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复后,5月10日,陈粟正式下达了淞沪作战的命令,整个战役计划预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5月12日进攻吴淞口,截断黄浦江,让驻守在该地的国民党军成为瓮中之鳖,第二个阶段,则是从上海市区发起进攻,继而解放整个上海。
渡江总前委
在作战之前,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不要武打要文打,尽量保护城市和民众的方针,陈毅和邓小平还对所有排级以上的干部介绍了最后一次作战要求,并多次强调此番攻打上海和接受上海不同于以往的战斗,在攻打市区之时,要以轻武器为主,不能使用大炮和炸药,在会议上,陈毅元帅还十分形象的讲述了此次战斗的方式,他把攻打上海比喻成在瓷器店里打老鼠,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老鼠引到城外然后打死,而不能打烂上海。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帝国主义的干涉,第二野战军部队位于浙赣线防守,作为战略预备队,进攻的部队则主要以第三野战军为主,在一切部署完毕之后,轰轰烈烈的上海战役也是就此打响。
陈毅元帅
艰难的外围攻坚战
1949年5月12日,第三野战军部队向上海发起进攻,第10兵团向浦西外围进发,第9兵团则向浦东外围进发,双方共同钳制于吴淞地区。在第10兵团作战的外围场所,战斗爆发最激烈的地方是浦西的月浦、杨行地区,驻守在该地的国民党军是第52军和54军,这两支部队是上海防守部队中少数未遭歼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他们依托着坚固的防守攻势,在海空军火力的支援下固守反击。
上海解放战役地图
当时我军在多次重大战役胜利之后出现了一些轻敌情绪,很多基层干部认为,只要我军奋勇冲击,敌人就算有再坚固的堡垒,肯定也会一触即溃,而在这样的情绪之下,部队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伤亡。在5月12日的凌晨,十兵团的一个前卫营在未经充分侦查的情况下,误入了敌人月浦阵地的一个字母碉堡防线,狡猾的敌人在该营进入火力线之后,突然以密集的交叉攻势封锁了前卫营的前后路,在敌人的疯狂扫射之下,我军战士猝不及防,伤亡惨重。
国民党的防守工事
当时长江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道路泥泞湿滑,很多国军所部署的攻势都无法辨认,在月浦、杨行的外围地区,国民党部队设置了大量阴毒的雷场,并在其中附加了刀阵、铁丝网,人如果进去一旦踏进去就很难活着出来,除此之外,国军还在庄稼地、坟场、土堆中,隐藏了大量的陷阱,敌人的毒辣设置给我军部队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很多解放军战士都惨死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
谨慎前进的我军士兵
由于我军在战斗初期准备不足,思想上又存在轻敌的情绪,导致前期在浦西的进展并不十分顺利,而且当时三野的部队并不习惯使用四野的三三制战斗编制,更多的是以连营为单位进行冲锋,但这样的野战冲锋战法无法攻克敌人的坚固堡垒攻势,反而造成了严重的伤亡。面对这样的局势,第十兵团也是及时改变了战术,先用火力覆盖阵地,然后在通过小群动作,集中力量来清除碉堡,与此同时,为了弥补部队的损失,我军又调来了98师和99师,来协助主攻部队进行作战,在一番调整之下,我军的攻坚行动也是大大加快,至19日攻占了杨行和刘行的国际电台,22日月浦的守敌伤亡过半,月浦地区也被成功攻破。
炮火连天的战场
与第十兵团相比,负责攻打浦东地区的第九兵团则相对比较顺利,但在敌军集中的高桥镇地区依旧爆发了惨烈的大战。高桥镇是浦东较大的集镇,也是敌人海上退路的咽喉。敌军约有一个师的兵力踞守在这里,成为浦东防线的核心阵地。敌人在高桥镇地区构筑了星罗棋布的堡垒群,利用高楼组织了两层瞰射火力,并与地面地堡群的低近交叉火力互相配合,组成层层交错的立体火网,加上敌人在海空方面的配合,其防守极为的严密。
国民党的严密防御
为了防守高桥镇,汤恩伯亲临前线鼓舞士气,并对士兵明码标价,有功者予以记功、晋级以及金钱奖赏,但作战不利者则要予以军法判处,擅离职守者直接就地解决,并实行了极为残忍的纵横连坐法,一人逃亡则祸及全班,希图通过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迫使士兵固守防线。
面对坚固的地势和严阵以待的敌人,高桥镇的战斗势必十分的激烈,5月19日,负责主攻的第92师行进到了高桥镇外围阵地,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整后,担任主要攻坚任务的275团向既定目标发起了进攻,次日拂晓时分,我军成功的攻破了敌人的铁丝网阵地,并占领了敌人的多座堡垒,前期的行进速度较为顺利。
汤恩伯审阅部队
但在当月的21日,战场局势发生了严重转变,敌人兵分多路,在飞机、坦克的多重掩护之下,向我军正面阵地发起了进攻,与此同时第272团和277团所防守的侧面阵地也受到了敌人多股部队的反击,在中午时分,坚守在最前沿阵地的275团5连战士已经伤亡惨重,而负责支援的4连士兵也受到了敌人火炮的拦截,虽然战士们奋勇冲击,但始终难以撕开敌人的缺口,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战斗中,4连的战士就被打光了,其连长董升和指导员王福兰相继牺牲,在迫于无奈之下,5连战士只能撤出防守阵地,在战斗结束之后,整个5连百十来人最后只剩下了11人。
发起冲锋的解放军
从22日拂晓到黄昏之时,敌人再次向92师阵地投下了大量的炮弹和炸弹,其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之下向解放军阵地发起了多轮进攻,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92师多处阵地被攻破,到23日,我军的局势已经进入到了最危险的阶段,敌人集中了5个团的兵力,向最正面的275团发起了轮番反扑,团指挥部也暴露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在如此危机的时刻,我军增援部队终于赶到,成功的挽救了团指挥所。
我军炮兵部队
在当日下午时分,解放军第31军的重炮部队赶到,随后战士们果断架设炮弹,向敌人的军舰发起了猛攻,在一番激战过后,敌人的十余军舰被击沉7艘,其剩余部队也是争相逃到海外,至此,我军终于在高桥外围地区站稳了脚跟,并封锁了高桥以东地区的海面,将国民党残军压缩在了吴淞口两侧,并为之后占领市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行休整的将士
在经过10天的外围攻坚战后,我军歼灭国民党部队2万多人,并占领了敌人的外围阵地和部分的主阵地,当时我军的原有计划是在清扫外围阵地之后,共同夹击吴淞的敌军,但现实情况却发生了转变,从两翼发起进攻,地域过于狭窄,根本不利于部队展开,我军想要取得预定目标,需要一点点的进行摧毁,而敌人却可以集中力量坚守,面对这种局势,擅长随即应变的粟裕大将立即进行了战术调整,并提出先攻市区再攻吴淞的建议,这一主张最终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同意,在一系列的调整之下,我军最终定于23日发起向上海市区的总攻。
进行战术研讨的粟裕大将
上海最后的一道阻碍
1949年5月23日夜,驻守在上海郊区的第三野战军打响了上海攻坚战的最后一战,十余万解放军战士涌入了上海市区,到24日我军已经占领除高桥以外的全部浦东地区,浦西则进至到虹桥和龙华,到24日晚,我军由沪南地区攻入市区,并于次日的清晨占领了苏州河以南地区。
当时负责指挥的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眼见大势已去,将自己所率领的5万余残部全部撤退到了舟山群岛,在行动之前,他命令第51军军长、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代理指挥残余国民党部队,在敌人的全线崩溃之下,我军成功占领了苏州河以南的主要街区,此时敌人固守在上海的部队只有苏州河以北的部分残军。
涉水而过的解放军
但就在我军即将全部解放上海之际,却在苏州河受到了敌人的绝命阻击。苏州河横贯于整个上海市区,其河宽达到了30米,河上共有十几座桥。当时,国民党军在北岸凭借百老汇大厦、上海邮政总局大楼等高层建筑,部署了密集强大的交叉火力,在各桥桥头、路口都筑有坚固的碉堡,并配以坦克和装甲巡逻车。
解放时的苏州河地区
面对敌人如此布置,我军势必会遭遇敌人居高临下的凶猛火力攻势,而我军在攻打市区之前,就有着极为明确的要求,绝对不能使用火炮和炸药,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冲锋的战士们显然将要遭遇极大的困境。在白桥、四川路桥等处,一批又一批冲锋战士倒下了。79师打头阵的一个班14名战士尚未冲到白渡桥中央,就全部中弹牺牲。最先突破长江天险的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的12名战士也壮烈牺牲。在苏州河与敌人对峙数小时后,由于久攻不破,焦急的情绪开始在27军扩散开来。大家被敌人的疯狂和凶残激怒,强烈要求军长聂凤智允许部队使用炮火攻击。
伤亡颇重的解放军战士
随后,聂凤智在前线指挥阵地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大家认为,从实际情况看,如果不使用炮火,夺下桥头的确十分困难;但一旦开炮,对岸密集的建筑都将化为灰烬。选择看似简单:要么开炮,要么不开。但是,越简单的事情,就越容易陷入复杂的境地。为了统一思想,聂凤智决定召开军党委紧急会议。在会议上,同志们进行了反复的讨论,但始终难有结论,随后军长聂凤智站了出来,表达了他的看法。
聂凤智将军
如今我们讨论的焦点,不在于战士重要还是说楼房重要,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位问题,是苏州河以北百万的人民群众,如果我们打了炮会伤亡多少人,会死多少人民群众,我和大家一样,爱惜将士们的生命,大家也和我一样,爱惜上海人民的生命,爱战士和爱人民,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作为人民军队的指挥员,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最先考虑的必须是人民群众的安危。聂军长的话让在场的人都颇为的感触,并当即决定坚持中央不使用重武器的主张。
上海的市民
但部队的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部队经过讨论最终决定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难题,一从军事方面,改变原有的战术手段,留一部分的主力在苏州河正面进行佯攻,另一部分主力则从侧翼发动进攻,在天黑之后过河,切断敌人的后路,第二则从政治劝降方面,加紧与中共上海地下党取得联系,发动政治攻势来瓦解敌人,争取让他们放下武器,保全城市和人民的安全。
刘昌义起义油画
在我军两条策略的推行之下,战场局势也是出现了显著改变,负责进攻桥头的部队放缓了冲锋的步伐,转而进行掩护侧翼的行动,这让我军的伤亡人数极具下降,而我军采取的政治劝降攻势,更是直接取得了奇效,并一举奠定了最后的胜利。在汤恩伯从战场撤退之后,51军军长刘昌义就成为了战场总指挥,当时上海的地下党员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了刘昌义,并对他进行了不断地劝服,刘昌义本身和民革有关系,而对于战场的局势他也看的一清二楚,自己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解放军占领上海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在多方考虑之后,刘昌义也是坚定了起义的决心。
上海人民欢迎解放军入城
随后他来到27军指挥所,与军长聂凤智等人共同讨论起义和接收的具体事项,对于我方的条件,刘昌义完全同意,随后,他于26凌晨在苏州河以北地区,带领着其所属的4万多人全部投诚了解放军。当时国名党37军和市区的交警总队等部分残余的人员拒绝放下武器,并在外白渡桥一带继续负隅顽抗,但这支也很快就被解放军所消灭。在1949年5月27日,上海全境获得了解放,这座当时最大的城市也终于回到了国家手中。
胜利之师的仁义之举
在此次战斗中,我军虽然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却克服了重重困难,仅用16天的时间就攻下了这座国民党重兵把守的远东金融中心,在战斗结束之后,为了不引起上海市民的恐慌,我军还颁布了极为严格的纪律,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不准进入民房,
5月28日的早上,上海的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33岁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走上街头,他被眼前看到的一幕惊住了。只见街道两旁的屋檐下,湿漉漉的马路上,一排排解放军抱着枪,和衣而卧。胜利之师的仁义之举,令荣毅仁先生感动不已,他不无感慨的说道:“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
2024-10-26 05:35:14
2024-10-26 05:32:59
2024-10-26 05:30:45
2024-10-26 05:28:30
2024-10-26 05:26:15
2024-10-26 05:24:00
2024-10-26 05:21:45
2024-10-26 05:19:30
2024-10-22 04:45:14
2024-10-22 04:43:00
2024-10-22 04:40:45
2024-10-22 04:36:16
2024-10-22 04:31:46
2024-10-22 04:29:31
2024-10-22 04:27:16
2024-10-22 04:25:01
2024-10-21 16:31:11
2024-10-21 16: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