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私人飞机5S店一年卖95架飞机:最便宜400万 李河君2架飞机售价6亿
2024-10-31 06:55:46
王赓:为了成全出轨的妻子,终身不娶最后客死异国他乡
1926年七夕这一天,诗人徐志摩和名媛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来参加婚礼的人也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二位新人的证婚人梁启超。证婚人都要在婚礼中送上发自内心的祝福,不同的是梁启超直接在他二人婚礼中来了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训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学无所成,用情不专,所以离婚再娶,陆小曼希望你以后能够痛改前非,恪守妇道,重新做人。徐志摩、陆小曼,你们都是结过一次婚的人,如今离婚又重新结婚了,这全都是因为你们用情不专,希望你们以后能痛自悔悟,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行为行事的原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最后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一时间让两位新人无地自容,宾客也都唏嘘不已,其实也不是梁启超不识大局,他是有自己的苦衷。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他对徐志摩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同时也为自己的另一位得意门生心怀不公,这人正是王赓,也是陆小曼的前夫。
这场婚礼之所以能顺利举行,离不开王赓的成全和退出,这是为被大家遗忘了的人,当朋友们都在歌颂徐志摩和陆小曼这种惊天动地的爱情时,人们却不曾想提起这其实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当了解了这一切的前因后果才会发现,原来被大家所追捧的人或爱情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圣洁。这位罕见被妻子“休掉”的男人,这在民国以前的历史上也算是寥寥无几的。
王赓出生于1895年,比陆小曼年长八岁,从小家境只能算是一般,祖上也曾当过大官,只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道败落了。他发誓刻苦学习要重振门庭。从小就比别人更加勤奋和努力,成绩一直相当优异。长大后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公派到美国留学,刚开始在密歇根大学,不久改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又就读普林斯顿大学,191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之后继续深造来到西点军校攻读军事,他在西点军校就读的是精英班,据说精英班就一个班里面只有五人,其中美国三十四届总统艾森豪威尔便是他的同班同学,按现在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在美国学习长达八年,接受了最优秀的教育体系训练出来的王赓,此时也是学有所成,他既有文科修养,又有西点军校的军事背景,像他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在军阀割据时期是非常稀缺的人才。当他一回到祖国便遭到各方面的人才争夺大战,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回国后他便就职于陆军部,1918年在巴黎和会期间,需要留过洋的军事方面的专家来协助争取中国的权益。他成了不二人选,任命他为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兼外交部翻译。也是在这时他认识了在外围到处呼吁中国权益的梁启超,梁先生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和人品,后收他为弟子,同年王赓便升任航空局委员。与此同时割据四方的诸侯都想把王赓招入麾下,奉天的张作霖,江西的孙传芳等屡次重金相邀。1921年王赓正式升职为陆军上校,同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陆定夫妇和陆小曼。接着1923年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同年又晋升为少将,1924年,他又担任了哈尔滨警察厅厅长,短短六年期间年纪轻轻就步步高升前途无量。
陆小曼父母正是看上这一点,拒绝了其他一些名门贵族的提亲,而选择了王赓作为女婿,希望自己整个家族能够搭上王赓这辆高速飞驰的电车,将来一起飞黄腾达。而王赓虽是武将,却并没有大家常见的粗鲁和莽撞,外表也是英俊潇洒,又有文学功底,更没有那些官二代的放荡不羁,谈吐不俗性情洒脱。
此时陆小曼正是当红之时,青年才俊都想把她娶回家,她是万千男人理想之中的老婆人选。气血方刚的王赓自然也是她众多爱慕者中的一位,加上陆家财大气粗,他虽身为重要的军官,单毕竟资历尚浅,仕途中也需要有个财力雄厚的靠山,陆家有的是钱,同时也需要搭上一位高官贵人,以便日后飞黄腾达。这场婚姻算得上是一场完美的互补交易,男有才女有貌,可谓是天作之合。1922年,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他们顺利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婚礼,因陆家财力雄厚婚礼一切仪式费用全由陆家全权负责,那天来到海军联欢社参加婚礼的人非富即贵,足有上千人,仪式浩大场面阔气轰动四方。
王根以为娶了陆小曼后,有了她娘家财力的支持,加上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在乱世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了回报陆家,早日实现自己的心愿他更加拼命,来为自己心爱的妻子拼搏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他在西点军校养成了非常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自己要求相当严格,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娱乐泾渭分明,周一到周六是工作日,绝不娱乐。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卷不离手,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军官。尽管他内心对自己的妻子也非常喜爱,但他爱的表达常常是爱护有加,夫妻间的情爱却不足,像是大哥哥宠爱小妹妹一样,对妻子是有求皆从。
但这一切在陆小曼看来,却是毫无快乐和乐趣可言,她是一位任性多情,被男人宠坏了的社交达人,她从来不缺别人对自己的讨好及百般顺从,更需要的是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人的那种偏爱。她渴望丈夫能满足她作为一个小女人心中所需要的温存和浪漫,她希望丈夫能以她为中心,更多的陪伴自己,关注自己。在她不开心时,能够逗她开心取得成就时为她喝彩,她想要人陪时,随时都能在她身边软言慰谕。但这些在他们婚后基本都没有,王赓日以继夜地忙于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自然就会冷落了妻子的情感需求,两人不同的心理需求,看似完美的婚姻,注定了日后的破裂。
为了让自己不被这种空虚压抑的情绪所吞噬,她又开始了像婚前一样,约一群太太小姐们吃饭、打牌、跳舞、唱戏恢复了往日灯红酒绿的夜生活。虽然王赓很不开心自己的妻子这种行为,他怎么说也是一个有脸面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妻子就应该像贵妇一样,在家里安安稳稳的做个阔太太,不要再到处抛头露面,虽然他也接受过西方开放式教育,他对妻子的并不要求像传统妇女一样的相夫教子,但凡事在他看来也该有个度,毕竟已经是为人妻了,也该注意自己的名声。在他们之间,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发生,起初是小小的争吵,惹得陆小曼非常不开心,但王赓耿直木讷的性格并不知道怎样去哄自己的妻子开心,或是讨好自己的妻子,他在这方面并不擅长。
每次当妻子提出要求,希望王赓能够带她一起出去玩耍或是陪她时,王赓不是忙着处理公务,就是外出办事,总是无法满足陆小曼的需求。陆小曼日记中写道:其实我不慕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如心的伴侣,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有话没人讲,每天只是强制颜欢笑在人群里混。是的,她需要一个了解她,理解她,关心她,欣赏她,爱护自己一生的知己,总之,她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来唤醒自己,而这一切王赓都不能给她。
俗话说,人不是在寂静中妥协,便是在寂静中爆发,而陆小曼就是属于后者。因王赓和徐志摩都是梁启超的学生,大家都是留过洋的文人,久而久之不但认识,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交往中徐志摩很得陆小曼欢心,每次徐志摩来找王赓玩时,王赓几乎都没时间,而陆小曼又很想去,索性王赓就拜托徐志摩带着陆小曼一起去玩耍,这样妻子开心自己也就开心了,还有时间处理公务。他用他军人的正直和自己的人品同样的来看待自己的妻子和好朋友徐志摩,他给了妻子和朋友最无私的信任。
就这样,徐志摩带着陆小曼一起外出欣赏美景,一起唱戏义演,一起喝酒聊天,一起诉说着各自内心的苦闷。于是他们发现两人竟是同病相怜,都渴望那种单纯而又真挚的爱情,他们便相互慰藉。在面对爱情的观点上,他们是如此的相似,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得一知心爱人。就这样王赓无意中给自己戴了一顶绿绿的帽子,到他有所察觉,已经为时已晚。在徐志摩的鼓励下妻子陆小曼铁了心要和自己离婚,甚至不惜打掉自己的亲骨肉,在那个并没有完全开放的年代,女人主动向丈夫提出离婚的人,几乎都是没有的,就算再往前数个几百年,也是寥寥无几。历史上除了宋朝的李清照有这一壮举,其他很难找到女人主动提出离婚的。李清照也是在受不了丈夫的暴力行为后,才不得已提出的离婚,王赓虽然说对妻子谈不上无微不至,但他确定自己是爱陆小曼的,也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对她好,他也想更多的陪她,但他肩负的职责让他没有办法,也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他不断的努力为他们拼搏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想想也是如果不是自身优秀,自己发愤图强,像他这样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家庭背景和后台,怎么可能年仅二十多岁就能官至少将甚至是警察厅厅长,这和他几乎苦行僧的自律和日以继日接近工作狂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但如今心爱的妻子却爱上了别人,向自己提出离婚,自己那一厢情愿的安排打算是多么可笑,它使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都不能改变陆小曼要与自己离婚的决心。最终在徐志摩的求助下,他们共同好友刘海栗在上海有名的功德林宴请了几个当事人,徐志摩、陆小曼、王赓还有很多他们共同的好友(张韵海、唐音、杨古佛、李祖德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一帮人刘海栗在酒局中以反对封建为话题,之后谈到夫妻之情应建立在双方情感融洽、情趣相投的基础上,原本他们三人之间的感情已经是人尽皆知,如今被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王赓是极聪明的人,明白了这所谓的酒局,不过是劝他离婚的“鸿门宴”,强迫他不得不直面自己婚姻问题,最后终于举杯对徐志摩、陆小曼及大家说到:让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的幸福干杯,随后便推脱有事提前离场。
如果论实力和权力,徐志摩是远远不及王赓的,以王赓当时的社会地位来讲,作为朋友徐志摩竟敢抢走他的老婆,他可是随时枪不离身的高级军官,分分钟都能通过武力教会徐志摩做人要厚道的道理,再不济让两个小兵神不知鬼不觉的处理掉徐志摩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或者说一怒之下直接请他吃子弹也不是不可能,现在想想真不明白徐志摩哪里来的勇气敢去招惹陆小曼。
而王赓却没有这么去做,而是选择了成全和放手,或许他是真的爱惨了陆小曼,希望她真正的幸福。当一个人手中有权,可以轻而易举地回击那些伤害自己的人时,却并没有选择这么做,这样的人是需要多么大的定力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可见王赓的心胸大度与宽容。
就在陆小曼和王跟闹离婚期间,因为接到上司命令,他在去上海租界找朋友的时候,被日本人给扣留了,日本情报人员在他身上搜到了他随身携带的军事地图从而泄露了第19路军的军事部署,结果日军利用该情报击败了19路军,在上海保卫战中败下阵来,也因此事他被误会成间谍罪,收押到监狱,此时陆小曼等待王赓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已经失去了耐心,便让朋友去狱中找他签了离婚声明,这下他可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据说他1931年任税警总团指挥官,中将军衔去刘星黄的资料记载,当时的财政部长宋子文欲建立一支军队,由财政部直接拨款进口最新式的武器,又怕外人反对,假借税警总团的名义,邀请文武兼备的王赓出任。而这次间谍事件中,可能他也是被人给算计了,为他人背了黑锅。
在普林斯顿大学王赓传中,对此事也有一些描述,他被日本人扣押并恐吓他将作为一个间谍被枪毙,后来也受到国家军事法庭的审讯,并判决枪毙。大家都了解王赓是诚实的,错就错在他不该去,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王赓只是成了替罪羊,他不应该被处死,最后收监一年后他被释放了,继续任职税警总团,王赓早有廉政和诚实的名誉并广为人知,以至被政敌把他当作替罪羊,但他的声望和名誉在他被监禁时反而提高了而不是减少。
1935年,王赓就职于铁道部,有人劝他为什么不再回到军队担任军职,王赓回答说,我是一名军人,如果国家再来一次对外战争,我自然会主动向前征战沙场绝不后退,可见他内心的家国情怀及作为军人的大将风度依旧不减当年,1937年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发生了,王赓果不食言立刻到兵工署报到,体现了一名军人的责任感,他开始担任兵工研究委员,后又任职兵工署昆明办事处处长,军队对于王赓再次给予了信任,而这也是因为他本人的丰富的学问及作战经验和为人品行那都是数一数二的。
1942年,中国派出军队代表团到美国去访问王赓随行当中,47岁的王赓此时依然是孑然一身在与陆小曼离婚后便一直没有再娶,就是在这次外派的过程中,在途经开罗时旧疾复发病逝北非,盟军以厚礼把他葬于开罗市郊英军公墓。
对于他的遭遇和结果是令人遗憾的,世人只知道陆小曼和徐志摩为了爱情双方飞蛾扑火,歌颂他们的勇气,却已经遗忘了那个为了他们的爱情而选择隐忍退让和成全的王赓,如果没有遇到陆小曼他的人生会不会有另一番景象。
2024-10-31 06:55:46
2024-10-31 06:53:31
2024-10-31 06:51:16
2024-10-30 03:13:17
2024-10-30 03:11:02
2024-10-30 03:08:47
2024-10-30 03:06:32
2024-10-30 03:04:17
2024-10-30 03:02:03
2024-10-30 02:59:48
2024-10-30 02:57:33
2024-10-30 02:55:18
2024-10-30 02:53:04
2024-10-29 18:22:20
2024-10-29 18:20:06
2024-10-29 18:17:51
2024-10-29 18:15:36
2024-10-29 18:13:21
2024-10-29 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