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驾游最经典的6个景点推荐
2025-01-01 18:13:32
谁在掌舵以色列?从极端组织到最大党派,利库德集团如何崛起?
一个极端组织为何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执政党? 而且长年主宰多个国家的命运,以色列的利库德集团都做到了。
它在崛起的过程中,贝京、沙龙、内塔尼亚胡,这三位以色列总理,先后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塔尼亚胡已经统治以色列近20年,他甚至被称为“以色列之王”,然而这个称号原来属于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同时他也被称为“阿拉伯屠夫”。
一个是曾经当过特种兵的麻省理工博士,另一个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战功最大的将军。
1973年,沙龙指挥2.7万兵力,跨过苏伊士运河攻入了埃及境内,将埃及第21装甲师几乎全部歼灭,一举扭转战局。
1984年,从内塔尼亚胡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开始,他和沙龙交锋正式拉开序幕。
1997年,9月,此时担任以色列总理的内塔尼亚胡,授权摩萨德刺杀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马沙尔。
他们以五名加拿大游客为掩护,在街头直接向马沙尔的耳朵注射毒药,但是两名特工在执行任务时,被约旦警方逮捕。
另外三名特工躲在以色列大使馆内,随后大使馆被军队包围,此时距离签署象征巴以和平的《奥斯陆协议》才过去4年。
最后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压力下,内塔尼亚胡下令释放61名约旦和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哈马斯的创始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这一事件让以色列和约旦的关系直线下滑。
内塔尼亚胡释放亚辛目的并不简单,因为他知道哈马斯会继续和以色列死磕,反而有利于废除《奥斯陆协议》,进而巩固其自身在利库德集团的地位。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父亲是一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同时也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的教授。
凭借这种学术背景,他开始在游说美国国会和犹太财团,1948年,他们成功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
一年后,内塔尼亚胡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他14岁来随他爸来到美国读书,但并没有加入美国国籍。
因为按照以色列法律,18岁之后要回去服兵役,他和哥哥乔纳森·内塔尼亚胡凭借过人的综合素质,加入了以色列特种部队。
1972年,一架飞机在特拉维夫被劫持,他成功完成了解救人质的行动,1973年本雅明退役后,回到美国继续完成学业,哥哥乔纳森仍然留在特种部队服役。
本雅明进入了世界顶尖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不但拿到了两个学士学位,而且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MIT的斯隆管理学院毕业,随后前往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
1976年,哥哥乔纳森在一次解救人质的行动中身亡,这让本雅明的人生轨迹发生巨大的变化,乔纳森被以色列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事迹被列入教科书,内塔尼亚胡家族也随之声名鹊起。
毕业后他立即返回以色列,在反恐研究委员会工作,1983年是内塔尼亚胡的一个人生转折点,他进入伊扎克·沙米尔的政府任职。
1988年正式加入利库德集团,这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走向,同时他也改变了,冷战结束之后的利库德集团。
准确的说,利库德集团并不是一个完整政党,而是一个政治联盟,因为政治倾向类似,
由多个右翼党派抱团组成,利库德集团的几个基本主张是。
第一:支持发展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国家干预。
第二:对外奉行扩张政策,主张约旦河西岸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首都”,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在这方面和美国共和党的利益有众多重叠。
第三:在犹太教正统派的影响下鼓励犹太文化复兴。
利库德集团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东恐怖组织的鼻祖“伊尔贡”,起源于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的早期活动中,强调军事力量和武装斗争,具有极端和暴力的属性。
以色列建国之前,就一直在巴勒斯坦进行种族灭绝行动,建国后,“伊尔贡”几经变迁,逐渐成了主导以色列的一个政治团体,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1920年,犹太复国组织在巴勒斯坦成立了第一个自保性军事团体-哈加纳,主要任务是保护犹太定居点,反对英国人对巴勒斯坦的“托管”。
但是因为方式太温和,让内部的一些成员非常不爽,1931年,部分成员从哈加纳脱离,组建一支更加极端的组织“伊尔贡”,高举《圣经.旧约》宣称对巴勒斯坦人进行灭绝,不过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一开始这个组织很松散。
后来1936年,吉夫·雅博廷斯基接管“伊尔贡”,这人提出了“修正犹太复国主义”,主张只有武力是解放家园的唯一途径,这就是现代KB主义的鼻祖。
仅在1937年到1939年间,就发动了数十次KB袭击 ,雅博廷斯基这套思想理论让“伊尔贡”做大做强,“事业”干的如火如荼。
1939年5月,英国政府发表《麦克唐纳白皮书》,本来目的是为了缓和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对犹太人的移民数量和购买土地进行限制。
“伊尔贡”认为英国人背叛了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连着英国人也一起袭击,但是介于二战的爆发,部分头脑清醒的犹太人认为,应该停止袭击英国人,应该与英国合作一起对付纳粹德国。
这让“伊尔贡”里的一些疯子很是不爽,又分裂出了一个更极端的组织“莱希”,你说这是一个KB组织都是在赞美它,犹太复国主义者嫌弃“哈加纳”不极端,于是产生了“伊尔贡”,但还有人嫌弃“伊尔贡”不极端,于是产生了“莱希”。
1940年,“伊尔贡”的精神领袖雅博廷斯基挂了以后,这个组织就成了一盘散沙,直到梅纳赫姆·贝京的加入,再次复活了“伊尔贡”,并且将它带上了一条本不属于它的道路。
贝京1913年出生在波兰,从很小的时候就受到雅博廷斯基的影响,10岁就参加了犹太复国运动,1935年他从华沙大学法律系毕业,但是他这辈子几乎都没干过跟法律有关的事,人生的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外狂徒”。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贝京逃亡到波兰东部避难,没过多久,苏联占领波兰东部,他又被当做间谍流放到了西伯利亚。
直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才被释放,1942年他被派往巴勒斯坦地区,在这里找到了组织“伊尔贡”,由于能力超群,他很快脱颖而出,1943年12月,成了“伊尔贡”的话事人。
二战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1939年《麦克唐纳白皮书》的内容,伊尔贡、莱希不得不重操旧业,袭击英国当局。
1946年,在贝京和沙米尔的策划下,“伊尔贡”对英国行政机构所在地,大卫王酒店实施了一次爆炸袭击,造成数百人死伤,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次KB袭击,堪称后世KB袭击经典操作。
后来伊扎克·沙米尔在1988年担任以色列总理期间,将内塔尼亚胡收入利库德集团门下,可以被视为他的政治导师。
当时的英国根本搞不定“伊尔贡”,同时在美、苏的压力下,1948年5月14日,英国撤出巴勒斯坦,以色列宣布建国,本.古里安担任临时政府总理。
紧接着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为了增强军事力量,伊尔贡和莱希合并编入以色列国防军,但是贝京并不甘心完全交出指挥权。
1948年6月11日,第一次中东战争停火期间,他从法国买了一船军火,准备重新武装“伊尔贡”。
这就把古里安政府给惹毛了,开始围剿“伊尔贡”,双方发生了伙拼,最终贝京缴械投降,换了一张赦免令。
后来他带领一些“伊尔贡”的老伙计,一起杀回以色列政坛,组建了一个叫赫鲁特的右翼政党。
这个时候也有一个叫“修正锡安主义联盟”的右翼党派,根本就不正眼看,贝京领导的这群“乌合之众”,因为这个党派是贝京的导师雅博廷斯基亲手创建的。
不过就和爽文小说一样,在1949年的以色列议会选举中,赫鲁特竟然获得11.5%的选票支持,成为了议会第四大党派,“修正锡安主义联盟”一票都没拿到,只能忍辱、下跪、认爹,贝京就这样丝滑的,收割了导师的遗产。
1965年,贝京将赫鲁特党和自由党合并组建成“哈加尔”集团,但并没有在大选中胜出。
直到阿里埃勒·沙龙的加入,1973年6月,在沙龙的建议下,贝京将哈加尔集团与其他几个右翼政党,再一次“打包上市”,成立了利库德集团,在沙龙的辅佐下,利库德集团一路狂飙。
阿里埃勒·沙龙在以色列的威望极高,一共经历过五次中东战争,纵横军界数十年,在战斗中以勇猛和不择手段著称。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血腥的话:“1个犹太人流血,必须以10个阿拉伯人的血来偿还,因此被以色列人称为“犹太之王”,阿拉伯人的噩梦。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让以色列人感到非常恐惧,埃及和叙利亚的突袭,把以色列军队打蒙了,紧急时刻,要不是美国救助,差点就亡国了。
这一年沙龙退役后,加入了利库德集团,他之前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让利库德集团得到了以色列人的支持,尤其在国家安全方面可信度大增。
战争初期的失败和石油引发的经济低迷,导致长期执政以色列的工党支持率下降,虽然还是执政党,但是威望已经大不如从前,利库德集团的支持率开始不断上升。
1977年,工党出身的总理伊扎克.拉宾,因为妻子涉嫌违反外汇法而被迫辞职。这一年的5月以色列大选,利库德集团拿下43个席位,取代工党成为议会最大政党,贝京登上总理宝座。
作为利库德集团的第一代掌门人,执政期间逐渐将工党的德系犹太精英边缘化,利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恐慌情绪,培养了大量的选民基础。
1979年,利库德集团窃取了工党的外交成果,与埃及总统萨达特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同时埃及承认以色列国家地位,间接瓦解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进一步巩固了利库德集团的地位。
纵观1977年利库德集团上台后的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的政策越来越强硬。
1983年贝京辞职后,沙米尔继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并被推举为利库德集团领袖。
这人除了是贝京在“伊尔贡”的老伙计之外,他在1955年就加入了情报机构摩萨德,靠着能力突出,一直干到副局长的职位,贝京为什么没有把位置让给沙龙呢?
贝京和沙米尔并没有把沙龙完全当自己人。
第一个原因是,沙龙和工党领袖伊扎克.拉宾的关系非同寻常,二人虽然政治理念完全不同,但是有着超乎寻常的个人关系。
拉宾是沙龙在军中的老领导,曾经是最高军事长官—总参谋长,两人都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都担任过国防部长。
第二个原因是,作为国防部长,沙龙主导了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指挥海陆空10多万兵力入侵黎巴嫩,并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数千人遇难,因此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沙龙被迫辞职,这两个原因都不太符合利库德集团的利益。
不过沙米尔已经68岁了,沙龙才55岁正当壮年,如果把利库德集团掌门的位置给了沙龙,存在巨大风险,所以需要物色第三代接班人,内塔尼亚胡进入利库德集团的视野。
1984年,内塔尼亚胡被任命为外交部长摩西·阿伦斯的副手,他与沙龙的博弈就已经拉开序幕。
1988年,内塔尼亚胡正式加入利库德集团,由于工作出色,1991年被任命为总理办公室副部长,这年爆发了海湾战争,美国用信息化一体作战上演了一场军事表演秀。
在马德里会议期间,内塔尼亚胡是总理伊扎克·沙米尔的代表团成员,因为精通英语成为以色列媒体采访的主要发言人,这说明他深得总理信任,但是他在内部排名第五,资历远不如沙龙。
1992年,利库德集团在以色列大选中惨败,沙龙最初也想参选,但因为支持者较少,就退出了选举。
78岁的沙米尔顺势完成权利交接,最终内塔尼亚胡成为一批黑马,击败了贝京的儿子本尼·贝京,和资深政客大卫·利维,成为利库德集团的党魁。
工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总理拉宾积极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和解,在1993年与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议》,利库德集团眼看机会成熟开始反击。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特拉维夫遭到了右翼极端分子刺杀身亡,这伙人脑子里就没有“和平相处”的概念,与巴勒斯坦人之间就是你死我活。
利库德集团自然摆脱不了嫌疑,遭到了舆论谴责,这个时候拉宾老搭档西蒙·佩雷斯,看准社会舆论对工党有利,而且当前支持率领先利库德集团,决定提前选举,继续推动《奥斯陆协议》。
这个时候美国共和党高级智囊阿瑟·芬克尔斯坦,加入了利库德集团,为内亚尼亚胡出谋划策,这人参与美国总统选举得票预测40多年,经验丰富。
不过真正帮助内亚尼亚胡拿下来总统宝座的,是哈马斯送上的神助攻,1996年3月3日,发动了多起自杀式爆炸,给以色列造成了极大地恐慌,因为这一天是哈马斯炸弹专家阿亚什遇害的第50天。
利库德集团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争取了大量的选民,同时内塔尼亚胡还给了工党一记绝杀,他向媒体披露工党秘密与叙利亚谈判,计划归还戈兰高地,这里被誉为“中东水塔”控制着以色列的水源。
这消息意味着工党有出卖国家的嫌疑,可能导致以色列灭亡,极大地争取到了许多摇摆不定选民的支持。
最终在1996年5月29日大选中,内塔尼亚胡以50.4%对49.5%的微弱优势击败佩雷斯,成为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位在建国后出生的总理。
突发事件是完全可以操控选票的,拉宾被刺杀,哈马斯的突然袭击,以及工党的内部情报,似乎都在为利库德集团服务。
作为沙米尔的接班人的内塔利亚胡,是否继承了他在摩萨德的影响力呢?这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秘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沙米尔不遗余力的扶持“新王上位”。
哈马斯突如其来的袭击,间接帮助了利库德集团的崛起,内塔尼亚胡上台后,开始千方百计的阻碍《奥斯陆协议》的实施,这迎合了大量保守派选民。
《瓦伊河备忘录》取而代之,强调了“三不”政策:不从戈兰高地撤军、不讨论耶路撒冷问题、不以任何先决条件进行谈判,此后巴以和平进程化为泡影。
内塔尼亚胡虽然在1996年当选了以色列总理,但是在利库德集团内部地位并不稳,作为“少壮派”的代表人物,他坚定不移了沿袭了贝京的主张,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老前辈”沙龙的一直是他的眼中钉
拉宾被刺杀事件,不但改变了内塔尼亚胡,同时也改变了沙龙的政治轨迹,沙龙开始怀疑利库德集团的主张是否真的能换来和平,他非常清楚以色列不可能赢下每一场战争。
此后他把精力放在了其他领域,外交部长、贸易部长、农业部长他全都担任过,是利库德集团少有的全能型悍将,所以在2001年,他当选总理。
这次他的对阿拉伯国家的态度相当温和,不过911事件之后,与美国合作更符合利库德集团的利益,此时的沙龙反而成了“绊脚石”,两人在内部的交锋越来越激烈。
沙龙任命外交经验丰富的内塔尼亚胡作为外交部长,但是他趁机笼络右翼势力,对沙龙的地位造成了威胁。
接着就转岗到财政部,因为这个时候经济十分低迷,沙龙想以此来压制他,内塔尼亚胡将计就计,接受了这个挑战。
但条件是有足够自由的空间,并且要支持他的所有改革,同时他也会在军事和外交方面保持沉默,不干涉沙龙政府,两人就这样达成了某种“交易”。
内塔尼亚胡当财政部长期间,主导自由市场改革,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缩减公共部门规模、冻结政府支出三年,变卖国有资产,放松外汇管制。
这段时期的以色列人可以不受限制地把钱带出境,开设外国银行账户,在其他国家自由投资。
利库德集团的这个政策让工商界人士和中产阶级过的很滋润,使得以色列的经济快速发展,失业率大幅下降,这份出色的成绩单,为他赢得了不少政治声望,所以内塔尼亚胡的地位得到了强化。
2005年,沙龙不顾国内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提出撤出加沙地带的以色列居住点计划,结束了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这是以色列方面大幅度让步。
沙龙在位的五年以色列的周边关系相对稳定,但是这和利库德集团的政治主张格格不入。
这对内塔尼亚胡来说是一个发起反击的良机,作为当时的财政部长他提出要对该计划进行全民公决,否则自己就辞职,这一下就将了沙龙的军。
但沙龙认为这个计划,有利于改善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因此排除万难也要实施,2005年11月,沙龙宣布退出利库德集团,组建新的政党-前进党,继续执政。
12 月内塔尼亚胡以 47% 选票数重新夺回利库德集团的领导权,2006年4月沙龙就因为中风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这意味着沙龙时代正式结束。
内塔尼亚胡继承了他在利库德集团的遗产,2009年内塔尼亚胡当选以色列总理。
以色列作为美国埋在中东的钉子,一直保持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美国也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虽然美国两党对以色列的支持传统上一致的,但在中东问题上,美国两党对内塔尼亚胡的分歧很大。
他从1996年上台之后,和民主党关系很紧张,因为美国犹太人认为利库德集团的极端倾向,会激起全球范围内的反犹情绪,这和民主党的核心利益是水火不容的。
相反利库德集团显然和美国共和党穿一条裤子,所以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很复杂。
2015年,奥巴马政府曾与伊朗达成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限制核计划,美国解除对伊朗制裁,这又触犯了利库德集团的利益。
因为以色列在中东最畏惧的就是伊朗,内塔尼亚胡一度和奥巴马剑拔弩张。
虽然美国两党对内塔尼亚胡褒贬不一,但是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对他的评价很露骨,此人是一个无党派人士,在美国中情局的任职超过了25年,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任期上,跨越两党换届的元老。
在2011年7月卸任时曾表示,“内塔尼亚胡对美国忘恩负义,危害以色列”,事实也如他所料,内塔尼亚胡已经把以色列带到了这世界的对立面,在沙龙之后,再也没有人可以限制他。
谁在掌舵以色列?从极端组织到最大党派,利库德集团如何崛起?
2025-01-01 18:13:32
2025-01-01 18:11:17
2025-01-01 18:09:02
2025-01-01 18:06:47
2025-01-01 18:04:32
2025-01-01 05:21:24
2025-01-01 05:19:09
2025-01-01 05:16:54
2025-01-01 05:14:40
2025-01-01 05:12:25
2025-01-01 05:10:10
2025-01-01 05:07:55
2025-01-01 05:05:40
2025-01-01 05:03:26
2025-01-01 05:01:11
2024-12-31 20:23:09
2024-12-31 20:20:54
2024-12-31 20:18:40
2024-12-31 20:16:25
2024-12-31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