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穿越电影大推荐 - 那些年,那些穿越
2024-11-29 23:41:24
广西黎塘老国企故事 黎塘工商银行,辉煌已逝的金融“大哥”(12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得益于黎塘镇优异的交通环境,先后吸引有中央,省区,南宁行署,县属等多几十家各行业部门入驻此地,兴建工厂,仓库,生活基地,及配套服务的银行,饮食、学校,医院等机构,以八,九十年代最为鼎盛时期,其财政税收多占全县70,80%。十万多的小镇人口,竟以街道和企业职工等非农业人口占多数构成,这在当年的广西,也是非常罕见的。
企业的兴旺,带来了小镇经济的繁荣,资金往来,储蓄,信贷等业务的增多。在不大的街道各处,曾经林立着金融业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众多机构和分支。
无论从计划经济的服务,还是到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中,这些金融行业都为小镇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便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他们的效益和职工福利也是不错的。在那个年代,小镇的许多群体活动,赛事,如“储蓄杯”篮球赛,著名的蔡国庆,董W华到此的“穴演”,都少不了银行界的支持和赞助,而名声广播。能到银行上班,或者娶到个银行靓妹也是小镇年轻人的高兴事。虽表面的平和,但各行间的业务竞争,在小镇也是蛮激烈的。除了年底的“冲量”,还要发动人情关系,要上门到客户、人家中拜访动员。记得九十年代后期为争取“储蓄额”,除了规定统一的利息,各行甚至还给储户额外不等的“点数”,一时成了小镇上公开的“秘密”,直到后来上级的紧急喊停。也许,这就是最早的高息揽存的开端吧。
黎塘工商银行(俗称)的成立,是根据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挂牌的相关政策,使得这个下属县一级的工行机构,先天继承了原黎塘人民银行剥离出来的对外信贷、储蓄业务的“衣钵”。经多年的经营,发展成了小镇实力最强 ,业务量最多金融“大哥”。那年代社会面上货款艰难,各银行领导及信货员都成了企业及私人老板们追捧的对象。鼎盛时的黎塘工行,以自建及租赁等方式,曾开设有多达10个业务分理处,散布于小镇的各街区,车站,农贸市场,厂矿企业等地方。员工人数有一百多号人马,其中还有几个特招的篮球“高手”呢。在大家的努力下,创造出黎塘历史上的第一个“亿元储蓄所”;生活区的标准和配套也是黎塘中小单位最好的;并开发运作了可能是广西的第一个工行开发区;特殊的环境,也造就和培养了工行里许多的业务人才和精英。他们多次在南地行署工行及区工行的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以至后来的许多员工,陆续调岗到南宁工行后,多成了业务能手,深受领导器重。
已退休的Z姐,从17岁就到工行做柜台代办员,一干就是十多年,见证了黎塘工行从困难到兴旺发展时期。为了弥补自己文化不足,只有勤学苦练业务技能了。并多次代表行里参加上级的各类比赛,并获得名次,为黎塘工行赢得了荣誉,还带出了不少年轻的徒弟。她说:我是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黎塘工行了,虽然,后来因改革辞退了我们一拨好姐妹,但还是很难忘在黎塘工行,那些工作奋斗的日子的。刚工作也会出现有差错,只能考核受罚或自填了。碰到一时糊涂或别有用心的客户无理谩骂,还得保持笑脸相迎的服务态度。那时候,有时为客户们代发工资,代发蔗款,常忙到顾不上中午饭。有时到林场、农村等偏僻地上门揽储及服务,守着一摞摞的现金,内心也会惊慌慌,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危险。。。
2000年许,随着国家工商银行加快向股份制改革步伐,基层的黎塘工行也随之形势,做出令外人不解的系列操作。除了并入宾阳支行管理外,撤并、分流、裁员,撤销分支网点,清理、拍卖资产...而令小镇人民更想不到的是,另一个黎塘建设银行竟关门走人,完全退出了黎塘市场。其实,这也说明了黎塘,这个多以国企支撑的工业重镇,那时期的经济发展已处于下滑的趋势。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如今,小镇上的工行网点,只剩下建设路起家的“老巢”一个了,员工已不到二十人。曾戒备森严的院子,铁珊门敞开而寂静无声。旁边信货楼开了眼镜店,一个老保安慢悠悠地来上班。小镇本来还散布有几个便民ATM柜员机,也因防诈骗犯取款而封闭或撤销了。那个配套齐全,服务了东区厂矿及众村民多年的东区分理处小院,现在分割出租成超市、木材厂,鸡禽档,而早融入了东区菜市场的人间烟火中。曾清静宜居的宿舍楼破败成了危房,据说院子挂牌拍卖几次不成功,令人唏嘘不已;往东装修豪华且认真的区水泥厂分理处,没用上几年就撤销了。使多年以后的今日,依然留存着工行当年的行业气息。曾处十字路口“黄金地”的百鸽门营业所,原房产买了又卖,早成了别人家的商铺。而依附工行宿舍大院门面的永安营业所,已空废多年,近日看似出租准备做商店了,也算房有所用吧;楼上曾设备先进,洋气的多功能会议厅,成了小镇乒乓球营业场。俯看大院,眼见墙体灰暗,毫无生机,多显寂落。据了解,其中已多为外租户入住,素质不一,堪至连个物业费都收不上来,似乎成了无人管小区。曾经欢声笑语的球场,篮架已不知去向。建于九十年代的的大门,花钢岩包柱,至今依然是小镇最负豪气小区大门之一,门楣高头上的一个工行老Lovg图标,证明了黎塘工行那些年,曾有过的辉煌过往。
随时代发展,最早淘汰了算盘,现金也用得很少了。而手机支付,网上银行更为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商业往来。现在黎塘工行也是“少而精”地存在,继续默默地为小镇人民提供各种的金融服务。
记得有一年的一个傍晚,我在工行上班的亲戚的一位古姓同事,一场震动小镇的意外交通事故,而因工去世,令人惋惜。一张张老照片,让我们记住那些曾为黎塘的经济发展,奉献一生的老金融人。
2024-11-29 23:41:24
2024-11-29 23:39:11
2024-11-29 23:36:58
2024-11-29 23:34:45
2024-11-29 23:32:32
2024-11-29 23:30:19
2024-11-29 23:28:06
2024-11-29 23:25:53
2024-11-29 23:23:40
2024-11-29 23:21:27
2024-11-29 23:19:14
2024-11-29 23:17:01
2024-11-29 23:14:48
2024-11-29 23:12:35
2024-11-29 23:10:22
2024-11-29 23:08:09
2024-11-29 23:05:56
2024-11-29 23:03:43
2024-11-29 23:01:30
2024-11-29 22: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