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领全程揭秘微信被盗流程 手法简单到无奈
2024-11-30 07:15:37
龙岩长汀|独特的送节风俗|福建风情|父母与子女的情感羁绊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汀州,我们送节 涂明谦
刚过五八腊里的五,即是端午。步勇阿哥自汀城来讯,说起送节。
其实去年,逸云入川读人类学,便来问汀州送节旧俗,打算以之作论文。我当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思考,相当机械的把相关的习俗作了一下整理告知。
什么是送节?其实完整的称谓是送年送节。
这是汀人特有的礼俗,亲戚之间互相送年节的礼物。
从前在旧长汀的街头,到了节日之前,总能看到一些人们或者挑着担子,或挽着篮子,行色匆匆,在街上走着,有时两人成行,有时拖着一个小娃,有时独自一人。
担子有些是叠放齐整的粿条或者满满当当的粉干,或者各色农副产品,也有些是布料或者别的生活用度之物。他们往往从很远的地方行来,去给远嫁的女儿、姑姐送节日礼物。这些地方可能过于遥远,平日往来不多,小节甚至都没有办法送,只能等五、八、腊这样的大节才送,所以一次送往往就是送足的。
挽个篮子的就往往是近一些的亲戚,篮子里是一些比较精致的吃食,可能是一套组合餐礼:鸡、鱼、烧大块,都是新鲜上好的;一包冰糖,一包桔子饼,或者一罐姜糖,或者别的京果潮州蜜饯;又或者是几件南北货,几尺布,或者一条生动精致的围裙,绣满蕹菜花和番薯花。他们往往是住得近,女儿嫁得近,路程短,平日往来频繁,送节也频繁。各种小节都送,一次便不必送太多,只看出嫁的姑姐馋什么了。
送节是一件情理规约中的事情,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很少有人不情不愿,除非实是家贫。人穷,并不会被屏除于社群之外,更不是被亲戚嫌弃的理由,相反在“社会主义”供养个体和小家庭长达数千年的东亚,扶持穷困,其实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美德。当然穷极,便会是一切人世间礼俗的例外,因为往往穷的不仅是物质。
谁给谁送呢?汀州城乡还是有区别的。
一些区域。是女儿出嫁后,生孩子之前,父母给女儿送节,一直到女儿生出孩子来;一旦女儿生出孩子来,就改由女儿给父母送节,一直送到父母终老。
我将这种形式称为扶持到催生到反哺的模式,这种模式多存于乡野之间,是顺向结构,符合帮扶后辈,也符合东亚农耕文化孝道奉亲。
另一些区域则刚好相反。是女儿出嫁之后,生育儿女之前,她们要给父母送节;而生育儿女之后,则变成父母给她们送节。
我将这种形式称为古老婚俗遗留,是自原生家庭到新建家庭的独立过程,是特殊的文化传流,缘自上古,是人类文化中向动物血缘族群致敬的部分。
如上文所述,我与逸云讨论此民俗之时,一开始,我并没有关注到这些细节之间的不同。直到今年端午这天,步勇阿哥回汀城与他母亲、亲人相聚过节。母亲提起此俗,说到舅父今年因身体因素断了送节,此前送了数十年,言语中不胜唏嘘。步勇阿哥觉得此俗特别,便发信与我讨论。我们曾在年少时一道在南粤讨生活,曾在文化差异极大的异地生活过,对文化中不同的部分,格外敏感。这便发现了此俗之别致。
我将送节礼俗分成两种文化传承。
一种是自魏晋之后,中原南下的汉人习俗。女儿生育之前,还不算完整的生命个体,生育之后,便成为父母,人生过程已然圆满,“养儿方知父母恩”,于是她们的回馈反哺,也就自然而然,而此前父母在她嫁后育前做做馈赠,纯为扶持,是父母在她“成人”之前最后的爱怜。
这种讲究养亲与孝道,讲究血缘联络与回馈,符合中原礼法之规约。
另一种则带着上古洪荒之气,应当是自上古南下之先民与古越、三苗、五溪蛮混处杂居之后,文化混成的结果。
母系时代,并无形式婚嫁,女子所生子女仍在本家生存,但知有舅有母,而不知有父;进入父系,也仍然要分出本家与通婚部族,起始之时,在生育之前,是“不落夫家”的。“不落夫家”,这种习俗在现在的泸沽湖摩梭人中还有留存,似乎好遥远,事实上在福建的泉州、莆田、福州一带也不过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
汀州的开发在福建诸多军州之中最迟,唐代才开辟建州。所以习俗上,二者都有之,也可以理解。
故而女儿在生育之前,虽然已经在夫家生活,但是她本质上还是娘家的人,她向娘家贡献一份节时礼物,其实是“尽本份”,如同原始社会中每个成员要打猎采集,然后送回部落。
但一旦她生育儿女之后,便真正得到夫家的入门“门票”,此后,她便归属夫家了,她要对新的家庭尽她的“本份”,对原生家庭,不再有义务。
而作为原生家庭的父母,则要对生育之后的女儿家庭,要平等视之,以洐生家庭(乃至部落)的态度去对待。于是新的家庭与部落的联结便出现了,以动物血缘为基础的“社会”也便出现了。
送多久?从生到死。
无论哪一种送节,都是从生到死的,无论哪一种送节,转折或者起点,都是在女儿生育了孩子之后,而它的终点,总是某个人的亡故。如果一些现代人会将这种送节当成负担,那么,他们一定是不理解。他们不理解他们所烦恼的人情往来是一些“古代”人在亲人生前死后长久的思念。
“爹娘送到女儿生,女儿送到爹娘送”。这一轮的从生到死是一个满满的圆,有始有终。
而另一种送,父母给女儿送一生的节,父母死后由兄弟送,如果姑姐特别长寿,则还会由侄子侄孙送,情意绵绵长,如无绝期。而这在汀州又被称为“探女”,一面是物质的馈赠,一面更是精神的支持,让“外姓”嫁入的女儿在夫家能心安,不被欺负,也是礼貌的提醒夫家人,你所不珍爱的这个女子,她是某个家族的心头宝。
这种文化的延伸,便也会绵长无绝。那些母亲(甚至父亲)亡去的孝子们前往外家报丧,是一路号哭,离外家甚远,便开始跪拜,所为何事?无外乎,某家的珍宝至爱在你家亡故了,你心下悲伤而惶恐。
所以步勇阿哥的母亲说到舅舅今年未来送节,其实是悲伤的,一种固执的血缘联结被中断斩开的疼痛吧,我和阿哥,都是感受到了这种幽微而深彻的情感,并一同唏嘘。
因而,说到汀人的五八腊和送节,除了说汀州文化的多元与混血,除了关注外家送来财货、添新衣的多寡。怜惜与爱护,才是文化更核心的东西。汀人的送节,是那么的柔软,在钢铁为骨打造的现代社会中,带着浓浓的上古气息,只要你回头一望你快要忘记的内亲外戚,它这便踏破洪荒而来。
2024-11-30 07:15:37
2024-11-30 07:13:24
2024-11-30 07:11:11
2024-11-30 07:08:58
2024-11-30 07:06:45
2024-11-30 07:04:32
2024-11-30 07:02:19
2024-11-30 07:00:06
2024-11-30 06:57:54
2024-11-30 06:55:41
2024-11-30 06:53:28
2024-11-30 06:51:15
2024-11-30 06:49:02
2024-11-30 06:46:49
2024-11-30 06:44:36
2024-11-30 06:42:24
2024-11-30 06:40:11
2024-11-30 06:37:58
2024-11-30 06:35:45
2024-11-30 06: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