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十大神剑
2025-02-05 17:46:19
06年王光美弥留之际,说了三个字‘花明楼’,儿女们瞬间泪如雨下
引言
1988年11月24日,这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正是已故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90寿辰的纪念日。
也是在同一天,邓小平收到一份请示,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即将举行开馆典礼。看过后,邓小平批示:同意。此外,邓小平还亲自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这两个活动,都是在刘少奇的家乡,即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进行的。而活动的主角,正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
对于刘少奇的老家,王光美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她来说,这片土地就是她的“婆家”。当然,这也并不是她第一次来到花明楼了。
图|刘少奇夫妇
而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也并非是普通的女子。1921年,王光美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之家。
父亲王槐青,曾经担任过段祺瑞领导的北京政府农商部工商司长,与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还是拜把子兄弟。母亲董洁如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大学,还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女教师。
他们家一共有11个孩子,王光美上面有6个哥哥,下面有4个妹妹,日后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可以说,王光美一家在当时是少有的进步家庭。
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王光美的成绩优秀。毕业后,她考入了北京辅仁大学物理系,之后还成为学校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
辅仁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老师都是用英语讲课,所以王光美的英语水平很高。只不过她后来也没能想到,正是英语让她走上了革命道路。
图|王光美早年的照片
早在读书时期,王光美便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看了不少的进步书籍,积极靠近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而她后来进入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则正式让她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内战便爆发了。美国便在其中调和,还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因为其中有美国人参加,需要能说英语的人才。此时,北平地下党的负责人便想起了王光美。
当时,王光美刚刚毕业,就留在学校任教。一个美国教授还帮忙让她去美国留学。如今,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但王光美还是选择了留在祖国。
进入军事调查处执行部,最先接待她的人是李克农,之后便成为了中共代表团的翻译。在这里,王光美结识了叶剑英等中共领袖。在和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王光美对共产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因此,1946年军调部解散后,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后,王光美并没有回到校园,而是毅然投身革命,乘坐飞机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图|王光美在延安
来到延安后,王光美住到了王家坪。一天,毛泽东警卫参谋龙飞虎找到她,邀请她参加晚上的舞会,王光美欣然答应。
正是在龙飞虎的介绍下,王光美认识了刘少奇。起初,王光美只是听说过刘少奇的名字,知道他是党中央的负责人。而刘少奇因为在北平工作过,对北平的事情很了解。听说王光美是北京人,所以便多问了几句。
此后,王光美和刘少奇之间的交往便多了起来。一天,当时还在军委外事组工作的王光美忽然得到通知,说刘少奇同志要找她去谈话。
于是,王光美找到刘少奇在枣园的住所。到了才知道,什么事也没有,刘少奇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梨子请她吃。于是,她拿出自己随身带的小刀,削起梨来了。
这个北平来的女学生刀法很好,削得整个梨的皮连在一起不断下来。刘少奇一看感到新奇,说这是怎么削的,从来没看见过人这样削梨。
图|王光美和刘少奇
或许,就是因为两人背景、成长经历等方面很不同,所以才有吸引力,很可靠。刘少奇倾心于王光美,而王光美对刘少奇则是崇拜和尊敬。
在那时的王光美看来,刘少奇表达爱情的方式特别奇怪。一开始就“坦白”说自己岁数大,有过几次婚姻,还有5个孩子,这些孩子岁数是多少;他有胃病,还有别的什么病。身体怎么不好,工作还忙,更没有空余时间陪她。
当时,王光美对刘少奇的了解不多,贸然同意他的求爱似乎有些随意,便说:“在年纪上我没有考虑很多,只是我们在政治水平行相差太多,和你在一起也不知道应该注意些什么,我也不了解你的过去。”
刘少奇便对王光美说:“不要从我的过去了解我,要从我今后的言行中去了解我。”由于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刘少奇养成了沉稳厚重、缄默稳重的性格,也从来不会夸耀自己过去的光荣历史。
可王光美觉得眼前这人虽然不浪漫,但的确是个非常实在的人。正是靠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两人最终走在了一起。
图|王光美与刘少奇解放前留影
1948年8月21日,王光美和刘少奇在西柏坡结为终生伴侣。新婚当天,他们既没举行隆重的婚礼,也没举行婚宴,但使人难忘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及机关的同志都到他们的住处祝贺,一起品尝由中央军委外事组的同志亲手做的喜庆蛋糕。
结婚之后,王光美被调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任刘少奇的政治秘书。在和丈夫共同生活的20多年中,她担任了刘少奇19年秘书。
新婚之后,由于两人忙着革命和事业,两人并没有一起回家见过父母和家人。
王光美第一次和刘少奇回老家,已经是在1961年五一前后。自从刘少奇1925年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后,一直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事业到处东奔西走,在此后45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如今,新中国成立了,他也终于可以抽空回一趟故乡。
这次回乡,两人并没有急着回老家,先是来到当地政府,调查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
图|刘少奇和当地百姓在一起
5月2日,刘少奇和王光美一行人来到宁乡。到了中午,他们才抵达宁乡县委大院。当他们径直朝着我办公楼的地方走过去时,当地的县政府书记早已经在这里等待着。但因为两人都穿着一身素衣,看起来非常朴素,几位书记并没有认出两人,还以为是哪个老同志。
正当夫妻两人顺着台阶往前走之际,一位眼尖的同志认出王光美,他便好奇地询问主席在哪里,王光美用手一指,他才认出来。
刚回家乡,便惹出了这么啼笑皆非的事。不过刘少奇并不介意,接着便投入到工作中,先后和当地的干部们开会,听取汇报,整整忙了一天。
直到吃过晚饭后,刘少奇才动身前往花明楼炭子冲。对于刘少奇的家乡,王光美十分好奇,心中不免多了些许兴奋和期待。
刚来花明楼,王光美便被这里的景色给迷住了。此地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是一个低山环绕的小镇,村民们在房屋和刘少奇的故居都在这美景中若隐若现。王光美从小生活在北方,很少看过南方的风景。这一来,她瞬间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图|王光美照片
见妻子对自己的家乡这么感兴趣,刘少奇便热情地给她讲解当地的历史渊源和风土人情,讲述自己儿时的一些童年趣事。
当然,他们此行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在当地走访,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而身为刘少奇的秘书,她此行也要一同深入到群众当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对于他们两人的到来,当地的家乡人民表现得非常热情。此处山清水秀的景色不再孤单,更加上了一抹人情的温度。接着,他们沿着乡间的蜿蜒小路那家进、这家出,访问人民的贫苦……
手头的工作结束后,刘少奇便带着妻子回到自己的老家探亲。他们先是回到了刘少奇儿时住过的老屋。由于家中的几人都去世了,长时间没有人居住,看起来比较冷清。刘少奇不由得触景生情,和王光美说起了儿时的家庭状况、每个房间的故事。
刘少奇的父亲去世得很早,她是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的。可惜的是,一直到她去世时,自己都没能守在身边尽孝,这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除了刘少奇之外,他还有一个哥哥,是他儿时学习和活动的第一个帮助者,只可惜也在1949年病逝了。
图|刘少奇母亲生前的照片
听着这些,王光美对刘少奇的了解也更多了一分。
这次回家,刘少奇在一位叫李强的帮助下找到母亲的坟墓。只见这个坟墓位于山洼之处,周围的环境看起来破败不堪。在母亲的坟前,王光美和刘少奇拿着两根树枝端正地放在墓前,心怀敬意地在母亲坟前鞠了三躬。
一边的李强见刘少奇母亲的坟墓实在是太简单了,便主动询问要不要翻修。但对于母亲的坟墓应该怎么处理的问题上,他的态度非常坚定:不要重修,将来可以在这里搞绿化,倘若将来要兴建公共设施,必要时可以去掉。
对于丈夫刘少奇,王光美再了解不过了。他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亲人心中只要怀着思念和敬意即可,并不需要什么过多的修饰和关注。
图|刘少奇和群众在一起
在祭拜完亲人坟墓的第二天,刘少奇便带着王光美带着几斤大米、两斤饼干、几斤糖果来到赵家冲的姐姐刘绍德家中。听说他的丈夫已经去世了,生活的并不富裕,身体也不好,刘少奇心中怅然所失。
接着,刘少奇便关心地询问家中的生活情况,一边的外甥女鲁新秀落泪了。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的日子也不好过。见国家主席亲自来到基层调查,鲁新秀便一五一十地道出实情。
一边的王光美也安慰道:“是啊,如今人民的日子都不好过,毛主席都在节衣缩食。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定会一天天好起来。”
经过这次回乡调查,夫妇俩在这里住了七天六晚,乡亲们也认识和熟悉了他们,而刘少奇对百姓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回到北京后,他便着手对国家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图|刘少奇和王光美看望姐姐刘绍德
王光美再次来到丈夫刘少奇的故乡,已经是十几年之后1983年11月27日了。千帆过尽,物是人非。这次行程,陪同她的没有刘少奇,只剩自己一人。距离上次回过线,也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
1969年,刘少奇永远的离开了自己和孩子们,享年71岁。与此同时,自己也身陷囹圄,直到多年之后才正式开始工作。
但继续参加工作后,王光美依然牵挂着“婆家”的老百姓们,想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不好。
听说王光美要来,刘少奇故居早早便人满为患。王光美刚刚下车,她便被一众人围在中间。她和当地的乡亲们亲切地握手,并向大家致意。
见炭子冲的老百姓依旧这么热情,王光美不由得的热泪盈眶,激动地说道:“我离开这里整整22年了,22年没见父老乡亲了,同志们好,乡亲们好!”
图|刘少奇和王光美
在乡亲们的陪伴下,王光美瞻仰了刘少奇故居,探望了刘少奇还在世的亲人。一路上,王光美发现炭子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风景依旧秀丽,但乡亲们的房子变新了,村民们也富了,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
接着,她还同县、区、乡的负责人同志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王光美一眼便认出了当地县委副书记黄让泉,他就是当年花明楼区区委书记。
大家在谈到县里工作时,都谦虚地说道:“虽然相比过去有了改善,但距离刘少奇主席生前的要求还差得远呢!”
王光美接过话茬的说道:“我发现乡亲们的生活相比过去好了很多嘛,这也证明和你们的领导分不开嘛!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和政策,归功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领导,只要今后大家继续执行党的政策和路线,将来的形势还会变得更好”。
转眼一天的时间便过去了,王光美就要离开了,她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和乡亲们道别。之后的时间里,王光美一直惦念着炭子冲的父老乡亲们,还多次回去探望。
图|王光美和孩子们在军舰上准备将刘少奇的骨灰撒向大海
刘少奇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党和国家以及老百姓永远记住了他。中央为了纪念他,还专门在炭子冲花明楼批准建立了刘少奇纪念馆,1985年5月1日正式破土奠基,1988年1月2日正式竣工。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傍山而建,整体坐北朝南,距离刘少奇故居仅仅相距400米,呈现分散自由群体型。在花明楼青山绿水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典雅,朴实大方。
11月24日这天,除了王光美之外,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一行人也于上午9点左右来到刘少奇故居。按照当地的风俗来说,这也叫先去故居“拜寿”。
此时,王光美早已经在这里等候着。随后,杨尚昆便握住她的双手,亲切的的表示由衷的关心和问候。接着,王光美高兴地向杨尚昆介绍在她身边的亲属。
接着,她便陪同杨尚昆一行人参观了刘少奇故居。走到酒房,王光美向杨尚昆介绍说:“从前,刘少奇一家人主要以务农为主,同时兼经营米酒和谷米生意。小的时候,刘少奇还经常会在这里卖酒,还经常瞒着家人将米酒送给当地的乡亲,不收他们一文钱。”
图|刘少奇纪念馆
杨尚昆听后点点头笑道:“哎,他一直就是这么一位无私奉献的人。”
接着,一行人来到堂屋,王光美接着介绍:“这就是1961年刘少奇回乡调查时,召集群众开座谈会的地方。”
听到这里,大家的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段时光,站在一边沉默不语。等到介绍完毕后,开馆典礼马上要开始了。
在开馆典礼上,国家主席杨尚昆发表了讲话。讲话中,他对刘少奇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他的丰功伟绩。当他说道“刘少奇同志在晚年,过早离开了我们,这让我们一想起来就非常难过……”时,坐在主席台上的王光美听到这里,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台下的群众和干部们都默默地擦拭着泪水。
图|杨尚昆晚年照片
开馆仪式结束后,王光美又陪同杨尚昆参观了纪念馆。走着走着,杨尚昆突然在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的合影照前停下了脚步。他转过头对王光美说:“那时候,你还挺精神的。”
王光美笑着说:“当时您也挺年轻的,如今已经国家主席了。”岁月从不败美人,昔日的王光美和革命先烈们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革命,如今已经老去,但依然默默地继续发光发热,他们永远风华正茂。
在王光美一生中,先后去过炭子冲花明楼六次。每一次来这里,她都会深入到群众当中。尽管每次分别的时间都很长,但每次都能记住当地老乡的名字。听着她亲切的话语,当地的人民心中也备受感动。
为了弘扬革命传统,王光美一直积极参与刘少奇故居的建设,她自己还先后向故居捐献了十几件刘少奇生前的遗物。在王光美看来,让这些东西放到故乡也是落叶归根。
图|王光美照片
2006年,王光美的生命到了最后关头。早在1995年她便被确诊为癌症。但她却依然凭借顽强的毅力挺过来了。
随着自己病情的渐渐好转,她便投身于“幸福工程”的事业中,帮助贫困的人民和母亲。截止2005年10月,她领导的这项慈善事业,一共救助了15.4万户母亲,帮助了很多家庭。
之后,她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到了2006年已经非常严重,只有靠着呼吸机才能勉强维持生命。但在这时,她心里一直牵挂着几件事。
在王光美弥留之际,她的儿女们都陪在母亲身边,想听她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当时,王光美已经说不出话了,但还是说了三个字。当听到她说出“花明楼”时,儿女们不由得泪如雨下。
儿女们都知道花明楼是父亲的故乡,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在牵挂着当地的老百姓。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刚过完生日不久,便撤离离开人世。
图|王光美走访贫困母亲
王光美去世后,305医院为她设立了灵堂,许多的群众都自发前来吊唁,中央特地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许多领导人前来送别。远在花明楼的乡亲们,听闻王光美病逝的消息后,也陷入了悲伤中……
2025-02-05 17:46:19
2025-02-05 17:44:03
2025-02-05 17:41:48
2025-01-22 13:14:21
2025-01-22 13:12:06
2025-01-22 13:09:51
2025-01-22 13:07:36
2025-01-22 13:05:21
2025-01-22 13:03:06
2025-01-22 13:00:52
2025-01-22 12:58:37
2025-01-22 12:56:22
2025-01-22 12:54:07
2025-01-22 12:51:51
2025-01-22 12:49:37
2025-01-22 12:47:22
2025-01-22 12:45:07
2025-01-22 12:42:51
2025-01-22 12:40:36
2025-01-22 12: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