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的优美句子
2024-03-21 04:28:07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什么意思?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我们应该都听过。但是“孝”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华儿女尽孝已经履行了上千年,也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那久病床前无孝子真的有道理么?可能还是跟时代有关系,如果是为了照顾自己的父母放弃自己的一切正常生活,那对自己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但是“孝”字摆在这里你也没有办法。但时间长了,一旦人失去耐心可能这个“孝”也就守不住了,所以才会有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说话。那到底能不能久病床前亦有孝子呢?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就提到孝,那究竟什么是孝呢?从字形上看,孝字是个会意字,“老”与“子”合起来就构成孝。所谓的“老”是长辈、上一代人,“子”是晚辈、下一代人,晚辈与长辈,下一代与上一代,大家密不可分,融为一体,就成了孝。
上一代生养子女,是家庭也是民族的一种传承,到老了由年轻的子女在下背负老人报答恩情,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必须的担当,如此上下和谐就是完美的孝。
如何尽孝?《论语·为政》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报答父母养育深恩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有一颗恭敬的心,要有一颗爱心。孔子把孝养父母与犬马联系起来。犬马也可以为人类服务,如果子女侍奉父母时没有一颗爱心在里面,那么和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显然,无心的孝就不是孝,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论语·为政》篇又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只有和颜悦色的心情最难能可贵。人们的心情表现为脸色,脸色决定于心。子女对于父母有深切的爱和笃定的孝心,才会在日复一日的侍奉当中和颜悦色。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在家孝顺父母是第一位的孝,无论你职务高低和事业成就的大小,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养育之恩永远也报答不完。
但是,谈到尽孝,又何尝容易!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子女能够给予父母的爱永远赶不上父母对子女的爱。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这样解释道:“以个人而言的话,所谓的孝就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么着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就是孝了。”
那么父母久病床前,有没有孝子做到不厌其烦的侍候,奉献自己的孝心呢?还真有,而且此人还是官中的极品——皇帝。
汉文帝刘恒是汉代第三任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早年封为代王,封地在晋阳。刘恒的母亲薄姬(刘恒称帝之后被奉为太后)因为在宫中不受宠,从而免遭吕后的毒手,后来跟随自己的儿子来到了晋阳。
刘恒从小就信奉孝道,与自己的母亲感情深厚。薄太后身体不好,到了晋阳后常常患病,曾经连续三年卧床不起。刘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每天除了上朝处理王国事务,就是衣不解带地伺候在母亲的床前。
凡是母亲需要吃的草药、喝的汤药,刘恒都要先亲自尝过才可以给母亲服用。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刘恒颜色不改,一如既往地守候在母亲身边。经过他的悉心照料,薄太后的身体终于康复,恢复了自理能力。
当了皇帝的刘恒一如既往地照顾自己的母亲。晚年因为生病,刘恒早于自己的母亲而亡。在弥留之际,刘恒对自己即将病逝不能继续尽孝母亲的“不孝行为”深感惭愧,他嘱咐自己的妻儿一定要帮自己好好照看母亲。
汉文帝的言行告诉我们,子女孝顺父母长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生命的全部过程。孝顺的核心秘诀,就是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用自己的爱心来回报父母爱的付出,就不会觉得失去自理能力的父母是累赘了。
若人人都可以孝敬自己的父母,则全天下的父母都会得到幸福,由家庭的小孝到社会的大孝,则社会和谐自然到来。
2024-03-21 04:28:07
2024-03-21 04:25:52
2024-03-21 04:23:38
2024-03-21 04:21:23
2024-03-21 04:19:08
2024-03-21 04:16:53
2024-03-21 04:14:39
2024-03-21 04:12:24
2024-03-20 18:14:05
2024-03-20 18:12:00
2024-03-20 18:09:55
2024-03-20 18:07:50
2024-03-20 18:05:46
2024-03-20 18:03:41
2024-03-20 18:01:36
2024-03-20 17:59:31
2024-03-20 17:57:26
2024-03-20 17:55:21
2024-03-20 08:33:48
2024-03-20 0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