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失败朝代图(中国十大失败工程)
2023-11-20 06:36:01
中国十大伪国货门店(中国十大伪国货门店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1、10大品牌误以为中国排名,中华牙膏不是国产品牌 2、被卖掉的十大中国企业 3、中国十大国货品牌 4、误认为是国货的十大外资品牌 5、开到朝鲜的中国十元店,一年卖出190亿,它是如何割韭菜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品都让人分不清是否是国产,有很多国产品牌被认成了外国品牌,同时也有很多国外的品牌被认成了国产品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盘点那些10品牌误以为中国的品牌排名。
被误认为国货的外国十大品牌
1、中华牙膏:这个不用说了,很多人也都被名字里中华两个字蒙蔽, 其实这是联合利华旗下的牙膏品牌,原产地在荷兰和英国。但在1954年刚刚创立的时候,中华牙膏确实是含金量十足的国产品牌,但到后来经营不善,只能被联合利华收购了。
2、乌苏啤酒:我开始以为这个是新疆或者内蒙那边的啤酒,后来看了科普才发现是丹麦的啤酒品牌。
3、双汇:作为伴随着我们90后这一代长大的广告,双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虽然天天在央视打广告,但这是实打实的美国的品牌。
4、哈尔滨啤酒:虽然名字叫做哈尔滨啤酒,但却是一个实打实的美国品牌,而且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百威旗下的品牌。
5、养乐多:这个信雅达的名字肯定会让很多以为是国产品牌吧,其实这是一湾之隔的日本品牌,只不过养乐多的瓶子上面并没有印上日文,所以我们都以为这是国货。但是真正说起来,养乐多现在也越来越偏向于中国人的口味,虽然是在国外成立的品牌,但实则是主要对华销售。
6、大宝:这也是广告伴随这90后一代长大的,其实大宝和中华牙膏一样,一开始都是纯纯的原创国产品牌,但在2008年的时候被美国强生品牌收购,从这之后大宝就成了外资品牌。
7、红牛:这也是算是比较早进入大众视野的功能性饮料了,因为独特的图标和极具力量感的名字被大众记住,但这是一个完全的泰国品牌,虽然包装和国内略有不同,但味道没有多大变化。
8、南孚电池:相信‘一节更比六节强’的广告词也伴随了一代人长大,但就是这个伴随一代人长大的南孚,其实是美国吉列公司旗下的子品牌。
9、统一石油:因为和著名的统一方便面同名,就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国产牌子,其实这是正经的外国品牌,是属于壳牌旗下的。
10、金龙鱼:这个大家肯定都没想到吧!其实金龙鱼这个品牌,一直都没有多少人去追究到底是国产还是外资品牌,只不过是最近金龙鱼传出了要上市的消息,而金龙鱼背后的老板身价暴涨,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金龙鱼是新加坡的益丰旗下品牌。
第一名:中华牙膏
怎么排这个第一,我倒着实为难了一把,排在第一位的这个企业一定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算去算来,也只能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了。毕竟你可以不上网、不买车,但你不能不吃饭、不喝水、不刷牙。
我至少核实了5家网站,才敢肯定,中华牙膏早就已经是荷兰联合利华的了。我想,大多数老百姓打死也不会相信中华牙膏居然是荷兰的——它上面不是有中华两个字么?
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与此类似的是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该品牌曾经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中华牙膏的命运正是如此。
从整个洗化行业上来说,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我想支持国货,但我在洗化行业连支持国货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中国的每个行业都像洗化行业一样,那么中国的企业也就完了。
第二名:个别城市水务
咱自己吃的水肯定是咱自己的吧!嘿嘿,那可不一定。咱好多城市喝的是外国水。
且看法国威立雅在中国的“辉煌战绩”:1997年进入中国城市水务市场,首战天津凌庄水厂改扩建工程,取得20年特许经营合同;2002年斥资近20亿元,以净资产三倍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经营期限50年,城市水务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就此起步;2007年1月以17.1亿元高价获得兰州供水45%股权;3月以9.5亿报价击败中法水务和首创水务,获得海口水务集团50%股权;9月以超出净资产额3倍的21.8亿元夺得天津市北水业49%股权转让项目,在天津的服务范围扩张至200平方公里,包括正在崛起的滨海新区,特许经营合同期限30年。在此之前的2007年5月还获得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0年特许经营合同。(以上资料来源:人民网)
威立雅步步为营。助其横扫中国水务改制大业的一个重要砝码就是——高溢价!
外资不是傻子,为什么会高溢价?(这个问题有点敏感,我说不好,以下引用人民网的评论)
让外资垂涎的是中国水务属于公用事业,一般由go-vern-ment定价,因而价格始终处于低位,有的城市甚至10年间都没有上调过水价,因而未来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水务这块蛋糕自己还会长大。事实也证明,国际水务巨头的判断完全正确,水价上调已经进入go-vern-ment几大部委的备忘录。
外资溢价收购最终百姓买单。
据了解,有国际水务巨头在收购了公司股权后,占有了当地的水资源。同时,在水价制定上,外资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可能垄断水价(引自人民网评论)\
第三名:双汇
我承认,直到现在还时不时的吃点双汇火腿肠(习惯了),虽然它早在2006年就卖给美国高盛集团。08年,高盛又投资2—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购了10多家养殖厂。
“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罗杰斯如是说。
多哈小型部长会议再次破裂、各国死保农业底线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国际投行在中国农业相关产业链领域不断追加投资的行为值得关注。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看着逐渐发展起来的双汇放心肉专卖店,看着双汇不断攀高的市场占有率,我有理由表示我的担心。垄断不可怕,可怕的是外资打着中国企业的名号,不断着蚕食着市场。
我只想陈述一个事实,双汇是美国的,就这么简单。
第四名:娃哈哈
本来想提名健力宝的,当年的东方魔水,在中国的罐装饮料市场上是威风八面,一统江山,但自从李经纬离开后,健力宝是一泻千里,现在只能给当年的小弟提鞋了。正YY间,脑袋突然开窍,健力宝鼎盛时期还是属于咱中国的,现在虽然属于统一了,但台资企业还算不得外资,那是咱人民内部矛盾。
那就娃哈哈了,当年法国达能收购娃哈哈时,宗庆后还一度扛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勾起了广大国民的无限爱国情怀,结果呢,宗庆后在收购争论的数年前早就拿到美国绿卡了,一个美国居民跟咱谈中国的民族情怀,真他妈扯淡。
怎么说呢,我挺喜欢娃哈哈的,但法国达能已经控股51%以上了,咱就别自欺欺人了。
第五名:金龙鱼
如今咱自己吃的食用油居然也是外国的了。典型就是金龙鱼,这个牌子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是第2名福临门的8倍,但它彻头彻尾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跟中国毛关系都没有。
目前,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和路易·达孚所控制。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历史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即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安全门”已不在国人手中,已现实弱化了我们的市场调控能力,这不仅对食用油乃至对国家安全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直接威胁。(引自人民网网评论:)
最可怕的是,我问了周围一圈人,所有人都异口同声的告诉我“金龙鱼是中国的”,咱支持国货,不买橄榄油。
第六名:大宝
“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多么熟悉的广告语啊,大宝几乎是大多数工薪阶级男性的必用品牌,咱中国老百姓又怎么可能把它和美国联想起来呢?可惜事实是,早在2007年4月美国强生就已经收购了大宝。别以为中低端这块市场老美不要,对于外来资本来说,虾米也是肉。何况中低端市场真的是虾米吗?中国13亿人,有多少有钱人?
第七名:苏泊尔
2006年8月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烹饪炊具第一品牌苏泊尔,当然新闻有播,但又有多少老百姓知道这则新闻呢?起码我是事后多时才知道的——还是因为我在家和朋友聚会时吹牛说自己多么支持国货,买东西首先国货时,被朋友揭露的。如果不是这个插曲,也许我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当年起身我家乡浙江的中国名牌,已经成了法国货。
又一个行业第一被纳入了国外资本的怀抱,而我们(我相信绝不止我一个人)依然满怀爱国情怀的支持着已经变为洋货的曾经的民族品牌。
第八名:汇源
可口可乐179亿元收购汇源,一场轰轰烈烈的收购案,那么多保卫民族企业的呼声,换来的却是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一个事实。
在和汇源联合发表收购要约后不久,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李小筠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汇源品牌由汇源香港上市公司拥有,而汇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达能、境外公众股东和一家美国的私人投资基金拥有,因此这次交易前和交易后品牌的持有是从一家外国公司转到另一家外国公司,没有民族品牌流失。当时有媒体查出,汇源果汁的详细注册地址为:ScotiaCentre,4thFloor,P.O.Box2804,GeorgeTown,GrandCayman,CaymanIslands,是一家离岸公司。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以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对汇源的兼并案,说明中国不欢迎外资到中国投资,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
陈德铭说道:“可口可乐兼并汇源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一个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中国的投资政策,只涉及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的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
第九名:南孚
南孚是电池的第一品牌,相信一直到今天,很多家庭还是首选南孚电池。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
但是贪婪是魔鬼,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2003年8月,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当年的手下败将,现在成了老板。
曾经,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可是现在呢?多少人知道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企业了?所谓的民族力量又到底忽悠了谁?
第十名:白加黑
在中国,谁不知道白加黑啊?多少人感冒都会首选白加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白加黑这玩意现在压根就不是咱中国的东西,2006年10月,德国拜耳医药与我国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
这其实只是医药行业的冰山一角,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中国的华药集团,早在2004年已经卖给了荷兰的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西安杨森虽然名字里有个西安,其实早就百分之百属于比利时了,中国最常用的紧急避孕药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的,但现在是瑞士诺华100%控股。先说这么多吧,再说下去,别说你,我担心我自己都被吓到。这些药,咱老百姓肯定百分之百认为是中国的,结果呢,都他娘的是外国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咱中国人感个冒,避个孕现在都掌握在别人外国人手里了。
——资料参考“猫扑大杂烩”
[img]
中国十大国货品牌如下:
1、华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
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2、美的。
美的集团(SZ.000333)1968年成立于佛山顺德,现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科技尽善,生活尽美”美的是一家覆盖智能家居、楼宇科技,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和数字化创新业务五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全球化科技集团。
3、海尔。
海尔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发展主线。海尔集团创始人、名誉主席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
4、小米。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智能手机、智能电动汽车、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5、伊利。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伊利集团位居全球乳业五强,连续九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6、安踏。
安踏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设计、生产、销售运动鞋服、配饰等运动装备的综合性、多品牌的体育用品集团。
7、格力。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8、蒙牛。
蒙牛1999年成立于内蒙古自治区,总部位于呼和浩特,是全球八强乳品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蒙牛是中国领先的乳制品供应商,专注于研发生产适合国人健康的乳制品。
9、石头。
石头科技是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一家专注于技术创新的智能硬件厂商,核心技术人员均为来自微软、华为、英特尔、ARM、诺基亚的具有多年研发经验的技术专家。
10、光明。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乳业),成立于1996年,业务渊源始于1911年,拥有100多年的历史。
误认为是国货的十大外资品牌:
1、南孚电池 —— 美国吉列
2、河南双汇肉 ——美国高盛
3、哈尔滨啤酒 —— 美国AB(百威)
4、毓婷——瑞士诺华
5、徐福记、银鹭——瑞士雀巢
6、金龙鱼——新加坡兄弟粮油
7、中华牙膏——荷兰联合利华
8、统一润滑油——荷兰英国壳牌
9、小肥羊——美国百胜餐饮
10、苏泊尔——法国SEB
外国国籍的“中国富豪”
1.张勇(海底捞)——新加坡
2.孙宏斌 (融创、乐视原董事长)——美国
3.段永平 (vivo、步步高)——美国
4.江南春(分众传媒) ——新加坡
5.李嘉诚 (长江集团)—— 加拿大
6.张欣(SOHO)——美国
7.施正荣(尚德电力)澳大利亚
8.唐建芳(周黑鸭)——瓦努阿图国
作者 |李卓
编辑 |邢昀
20年前,广州上下九还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商业区。那时最多的店铺不是奶茶店,而是一种叫“十元店”的零售业态。主要售卖小饰品,生意非常火,一天能有四五千的流水。
天下商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04年,一个叫“哎呀呀”的饰品店横空出世一统江湖,成为最具有品牌认知度的十元店。巅峰时,哎呀呀在全国有2000家门店。
消费升级,从小饰品升级到香水和眼线笔。哎呀呀也升级成了名创优品,还有了个洋气的日文名字叫MINISO。
哎呀呀和名创优品的创始人都是湖北人叶国富。
9月23日,名创优品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以“MNSO”为代码IPO。
“十元店”要上市了。
创立于2013年的名创优品,是一家主要在商场中开设的高颜值“杂货铺”,杂到什么程度呢?大概有8000个核心SKU,涵盖了家居装饰、小型电子产品、纺织品、配件、美容工具、玩具、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零食、香水、文具和礼品等11个品类。这11个品类的绝大多数都属于 有品类无品牌感的日杂品(日用百货 )。
不仅杂,还创造了190亿的GMV,老牌电商网站当当网的GMV是160亿,B2C网站蘑菇街是170亿元。对于客单价非常低的名创优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据。
不过名创优品的口碑也相当两极化,有人觉得是价廉颜高的平替,但同时“伪日系”“抄袭”“山寨”,产品质量不好的质疑声一直不断。近期,上海药监局发布的抽检公告显示,名创优品一款指甲油致癌物超标1400多倍,申请复检后,结果仍不合格。在上市之前,给名创优品敲了一次警钟。
消费分化时代的流量制造机
2007年,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出版了他的新书《M型 社会 :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在这本书里他下了一个结论,说日本乃至全球的中产阶级正在快速消失,大部分向下沉沦为中下层阶级。
疫情似乎放大了这种现象。全球央行的大放水让有资产的富人更富,而没有资产只靠收入的中产阶级却离富人越来越远,离穷人越来越近。
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中产阶级在消失。 社会 结构分为富人阶层和非富人阶层,这就是大分化时代。
随着信息鸿沟缩小,中产和下沉会在消费上越来越像,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东西。比如迪卡侬、宜家、优衣库,以及名创优品。
招股书中,名创优品提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前95%以上的产品在中国的零售价都不超过50元人民币。
在消费分化时代,快速上升的房价更是加速了国人消费两极化。
非富裕阶层群体的消费观趋于一致,从单纯的省进化为"该省的地方尽力省,该花的地方花到位 ",所以你发现豆瓣抠门小组成员会使用苹果手机以及花几万块看自己爱豆的演唱会。
日杂用品就属于这种“该省的产品”。日杂品这种功能不复杂的基础款商品在购物特点上是 低价低频,偶尔性消费,即时性消费 ,需要物流配送的远场电商反而远水救不了近火。从用户习惯上看,线下终端渠道的效率要高于线上。
因为获客成本和用户贡献价值不成比例,厂商也懒得做品牌营销。既然厂商懒得做,就给了生活日杂零售集合店广阔的机会。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财年,名创优品营收为89.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毛利为27.32亿元,同比增长8.8%。经营利润为7.67亿元,同比下降24.6%。报告期内,全年亏损为2.60亿元,上年同期录得全年亏损2.94亿元。
从流量统计可以证实这种论断。流量上,名创优品甚至可以和头部电商平台相提并论。名创优品在最近的财年里,共接待了4.16亿人次(有智能商店系统统计)。
巨大的线下流量,给了名创优品向上游要空间的谈判砝码,让最终的零售价格更低。这种低零售价格又吸引了更多线下流量,一种正向循环。
终端渠道要多而密。 目前名创优品有4200家门店,直营店有129家,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数据上,上一个财年收入是90亿人民币,GMV是190亿人民币。
海豚智库发布的2019年电商企业TOP100排行榜显示,小红书2019年的GMV是105亿元,小米有品是80亿元,每日优鲜是85亿元,老牌电商网站当当网是160亿,B2C网站蘑菇街是170亿元。对于客单价非常低的名创优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据。
这也是为什么名创优品要不断的铺店铺店铺店。
羊毛出在猪身上
名创优品的商品毛利率不算高,大概在12%-15%。考虑到门店开在商场,庞大的房租费用和人力开支,如果只是2C的零售模式,几乎赚不到钱。
名创优品是靠着近乎免费的模式吸引流量,然后再用流量赚B端的钱。从某种程度来看,这个逻辑很像早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羊毛出在猪身上。
外贸红利叠加互联网基础设施,可以让供应链管理更为柔性、即时,不会导致大量库存,也会即时获取最新的消费者需求。
这是时代红利,被名创优品给抓住了。所谓的财富密码是要掌握流量入口。
如果掌握流量入口呢?叶国富之前对外的表态一直是不屑于线上,于是名创优品找到的答案是加盟。名创优品官方的说法叫“联营”“投资”“合作”,但我们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还是用加盟这个词来叙述。
招股书提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4222家店中“ 超过90%的是由零售合作伙伴和当地经销商建立和运营的。 ”
如果单看中国门店的直营/加盟比,会发现在国内仅仅有7家门店属于这个营收规模90亿人民币的大零售公司。主要的直营店都在海外。
加盟是一种融资,是一种资金杠杆 。名创优品采用的加盟模式是一种“甩手掌柜型”加盟,加盟商只需要出钱,公司对门店进行全面托管运营。加盟店的营业额,名创优品和加盟商以62%:38%的比例分。
名创优品对门店实施统一管理,在这套规则里,名创优品可以收到一次性品牌加盟费+货品保证金+营收分账。
从官网查到,单个店铺需要缴纳加盟的品牌费8万元、货品保证金75万元,货品保证金是首批配货和后续每次入货的抵押金。
如果以国内2500家加盟店来算,光是货品保证金就能给名创优品带来18.75亿的现金流。
招股书公布的收入结构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收入叫“加盟费、基于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以及管理顾问费”,2019财年和2020财年这个收入分别是6.13亿元和5.88亿元,这个令人非常迷惑。
总共有4211家门店(截至2019年底),如果每家只交8万元的话,也只有3亿左右,怎么会翻倍到五六亿呢。第二个疑惑是,加盟店明明多了451家,怎么名创优品收到的钱还少了呢。
答案在于神秘的管理顾问费。在以名创优品为代表的特许经营商眼里, 所有的费用部门都可以转化为利润中心 。在《名创优品的101个新零售细节》里,名创优品说自己的选址部门、人力部门都是可以赚钱的。
人力部门负责给加盟商的店员进行培训。这个培训费是店员自己出的,如果有加盟商需要店员,那么加盟商还得向名创优品支付一个“转会费”。既然人力可以赚钱,那么选址甚至是财务都可以赚钱。
这就是我们在这节开篇所提到的,以超高性价比来吸引C端流量,然后赚B端的钱。
更极端的例子来自于名创优品的新媒体创收收入。
如果我们细想一下, 这个获客成本实际上只是转嫁到4000家加盟商身上了 。毕竟加盟商每天交着房租、开着店,才能让名创优品获得线上粉丝。
不好意思,公众号的广告收入不归加盟商。如果仔细看招股说明书的话,会发现有个“其他收入”(other income)从上年同期的1047万增加到3721万。有可能这个公众号就贡献了不少收入。
名创优品全年有27亿毛利润,几乎没有成本的品牌使用费就能够贡献6亿,占比大概有22%。
所以,名创优品本质上和卖品牌的南极电商没有任何区别。
伪装成零售公司的金融平台?
那么有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问一句现在要加盟一家名创优品,能赚钱吗?
早进场的加盟商可能确实赚到了钱,在《名创优品的101个新零售细节》里,举了一个印尼门店的例子,投资300万元,第一个月营业额就有450万元。
不过,招股书里也说了,2020财年名创优品单店收入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9.8%。从同店销售额来看,2020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2.6%。
原因既有新冠疫情对线下商店的冲击,也有低线城市和渗透区域开设的新门店数量增加,导致的竞争加剧。
而且受惠于发达的快递体系,拼多多、淘宝特价版对于线下生活用品门店的冲击很大,分流了一部分收入。
我们再来算这么一笔账。
名创优品加盟期限一般为三年,加盟费是8万/年,一次性要缴纳75万保证金(可以退还)。需要至少3名员工,员工费用假设15万元。再加上前期的200平场地的租金、统一装修,大概得投入150万到200万。
从招股书上披露的财务数据也可以倒推出单店平均营收情况。
因为疫情关系很多店铺并不能开张,所以我们以2019财年的经营情况来作为推算依据。
2020财年名创优品总销售收入是89亿元,所有区域加总的GMV是190亿元,销售收入/GMV的比例为0.468。2019年财年其中国区销售收入是64亿元,大致推出来中国区GMV是137亿。
这些GMV绝大部分是加盟店创造出来的,其他的直营店、电商渠道,以及一些合作投资店,占比较小,我们忽略不计,也就是简单假设这137亿GMV全是加盟店创造的(这已经相当高估门店销售情况了)。
到2019年6月30日,国内加盟门店数量是2302家,考虑到有些新开的门店,我们选取上一财年的中间时点2018年9月30日,当时门店数量2157。
那么单店营业额=137亿/2157家=635万元,单日不到2万。这与名创优品官网的招商广告似乎有所出入。
在合作期内,加盟商还要承担店铺转让、租赁、水电、员工工资、工商税务等费用。
加盟商每日只能有前日营业额的38%(食品、饮料33%)作为收益,也就是说可以装到自己口袋里的流水有241万元。虽然财报里公布的毛利润率是30%,但这是包含了加盟费在内的毛利率。如果仅就门店而言,商品毛利率是12%-15%(《名创优品的101个新零售细节》中数据),加盟商拿到手的毛利润是36万元。
扣除一年8万的加盟费和预计15万的人工费,那么留给加盟商的房租预算就只有13万元。13万租个150㎡的商场店似乎有点难。
所以仅仅看这个静态单店模型,似乎加盟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生意。当然我们这个模型粗糙,是一个平均值,毕竟媒体报道显示有部分店面的坪效非常高,日营业额可以过10万。
但 加盟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既然要割加盟商的“韭菜”,怎么让加盟商入局呢?有意思的是,叶老板还设计了一套金融玩法,走出了“大鳄”们喜欢的产融结合之路。
想加盟名创优品,资金不够我借给你们。于是叶老板在2015年 成立了一个网贷平台分利宝,推出了加盟商融资服务,加盟商拿店铺抵押, 平均资金成本在年化20%左右,光是这块的利差叶老板也吃了加盟商十个点左右。
虽然后来为了做切割,分利宝的法人换成了叶国富的老部下莫劲云,但是这种对加盟商“从鱼头吃到鱼尾”的方法,一直难逃“变相自融”的质疑。
今年8月,这个分利宝平台已经清算关闭。但是少了这一环金融助推器,加盟店还能不能在各地快速开起来,是个问号。毕竟我们算了算,加盟想赚钱并不容易。
伪装成日系品牌
当年名创优品在大街小巷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时,很多人都有疑惑,看着名字像是日本店,Logo跟优衣库很像,装修、陈列十分的MUJI风。
为什么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总喜欢给自己打上日系标签?
可能它有一个成为国际公司的梦。
招股书显示公司有1/3的收入来自于海外,达到4.154亿美元。
一个有意思的信息是,名创优品2017年初香港分公司与一家朝鲜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国际代理合同,朝鲜公司购买了产品,并在朝鲜平壤开了一家“Miniso”品牌的商店。“2017年8月,我们终止了国际代理合同和与朝鲜公司的关系。在2017年这段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向朝鲜公司销售了大约60万元人民币的店铺装修材料和产品。”
所以这是一家把店铺开到朝鲜的中国零售店品牌。也是继麦当劳、可口可乐之后朝鲜第三家“国际品牌”。
海外收入虽然只占1/3,但门店数量占比还要更高一些。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外门店的数量是1689,占比超过40%
这些海外门店主要还是分布在亚洲国家,收入占比是15.9%,美洲市场占比是13.6%,是市场份额提升最大的单一市场,营收从10.5亿人民币增加到17.3亿人民币,欧洲市场虽然占比低,只有不到2个点,但增速却是最快的,从0.12亿增长到0.24亿元。
拓展速度如此之快,似乎源于一个误会。
尽管中国制造已经被广为认可,但 从品牌调性上国货似乎仍然没有得到重视。这几年来出海的消费品是家电和手机。 和设计更紧密的服装、生活百货似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知。在这种背景下,名创优品打了一个擦边球。
名创优品红色logo的底下是一行小字“Japanese designer brand”,日本设计师品牌。没有错,名创优品是请了日本设计师站台,但却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公司和中国产品。创始人叶国富持股比例达80.8%,腾讯和高瓴资本各持有5.4%。
由于日本产品在全球的美誉度要高于国产,所以这种“误会”加速了名创优品的跑马圈地。
最近,另一个靠伪日系博得好感的网红饮品元気森林,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撕掉标签变身元气森林。
对于名创优品来说,迎合消费者不应该停留在“日系”这个层面,打造出真正的好品牌,消费者们肯定会把你捧成国货之光的。
2023-11-20 06:36:01
2023-11-20 06:33:46
2023-11-20 06:31:31
2023-11-20 06:29:16
2023-11-20 06:27:02
2023-11-20 06:24:47
2023-11-20 06:22:32
2023-11-20 06:20:17
2023-11-20 06:18:02
2023-11-19 12:07:28
2023-11-19 12:05:13
2023-11-19 12:02:58
2023-11-19 12:00:43
2023-11-19 11:58:29
2023-11-19 11:56:14
2023-11-19 11:53:59
2023-11-19 11:51:44
2023-11-19 11:49:29
2023-11-19 11:47:14
2023-11-18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