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有哪些旅游风景点?
2024-10-21 03:57:56
看新鲜事|除了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之外,古代还有哪些招亲方式?
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相亲你更喜欢哪个?现在已经是普遍的自由恋爱了,大多数年轻人都高喊恋爱自由,可是有一部分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没有那么讨厌相亲。似乎现在的人在慢慢的开始恐惧恋爱,到了年纪被父母相亲也没什么不好的。
而在古代当然不用苦恼选择,父母包办婚姻是绝大多数人的婚姻归宿,甚至连相亲的机会都没有。但是在古代也并不是只有包办婚姻这一种方式,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招亲方式。
我们经常在电视中可以看到比武招亲,大户人家的抛绣球招亲,其实还有一些官方举办的相亲大会。这些招亲形式一般都广泛存在,但是不一定很常用,比如比武招亲。
在古代究竟这几种招亲方式是怎么操作的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主导思想,但是也不乏打破这种规矩的人出现。在早期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之前,女性柔美、男性刚猛是主流的审美和思想。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大小姐想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并不容易,但是有思想的女性也不愿就被包办给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男子,父母自然也不想委屈了孩子,强行拿主意。
所以“比武招亲”就成为在短时间内找到一枚如意郎君的好方法。身强体壮,武艺高强的人是受到社会认可的,也会受到女子的青睐。
《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可见在早期社会,孔武有力的男子是被社会认的优质人才。因为有力的男子才可以保护家人、保护家庭、保护国家,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比武招亲的规则很简单,由女方设下一个擂台,然后诚邀社会各界的有志青年前来参赛。然后女子盖上盖头观战,或者在屏风后面观战。
先由女主亲自挑选在座的所有男性中的一位,然后该男子上擂台,叫嚣下面的人上来挑战。如果下面有人应和来挑战的话就两个人在擂台赛较量,赢的人留下来继续守擂台,直到最后没有人再来攻擂,最后留下来的那个人就将迎娶女主。
比武招亲有两点,一是一般举办方都是大户人家或者名扬在外的美女,如果是一般的家庭一来承担不起摆擂台的消耗,二来也没有人愿意来参加。
古代的女子未出嫁的都是很少出门的,所以未出嫁就远近闻名的贤惠或者美貌的女子不多,一般需要在举办擂台之前先造势,放出话“某某员外、某某官员家有个倾城的女儿要比武招亲”,这样才能引来各路的英雄豪杰,毕竟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嘛!
二就是不能反悔,无论最后赢得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比武招亲的规则就是赢的人迎娶小姐,不论他是什么样子的人。如果反悔的话,那么这一家的名声就臭了,女儿也不好嫁了,生意、人脉都不好做了。
虽然电视剧中动不动就来个比武招亲,但是实际上在古代比武招亲并不多,纵观那么多的史书典籍对于比武招亲的记载也寥寥无几,而官方举办的一些相亲大会则更加的普遍和受到欢迎。
科举制度出现过后,在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的风尚,文人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真正有才华的文人也被公认为是潜力股,必然会出人头地,入朝为官的。
在全天下的读书人中间,最为有才华的莫过于每年科举中榜榜单上面的那些人了。所以在古代每年的科举结束过后会有一个“同年大会”,这个会是贵族们聚集抢女婿的地方,与会的男子都是当年的金科状元、榜眼、探花还有进士等。
这些人一般都是寒门子弟身士干净(指身上没有权利瓜葛),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必,将受到朝廷重视。贵族们甚至是皇帝自己都会在这些人当中挑选,甚至是抢夺金龟婿。然后他们就可以借助自己的力量将女婿捧上高位。既可以给自己的女子觅得一位如意郎君,又可以在朝堂之上的权利斗争中取得一股坚实的力量。
这些金科名士也相当的愿意参加这个相亲大会,本来自己靠实力科举夺榜取得了难得的“门票”就不能浪费,可况还可能攀上一个厉害的老丈人迎娶一位知书达理、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于未来仕途于光宗耀祖都是极好的事情。
这些人里面不乏皇帝家的公主、王爷家的郡主等,这就是常说的“金榜题名时”与“洞房花烛夜”齐全。在“同年大会”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陈世美了,金科状元作如意驸马。只可惜都是一场骗局,最后被铁面无私的包青天给铡了。
除了“同年大会”这样的顶级相亲大会,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但是门槛较低的官方相亲大会。因为古代各个朝代都积极鼓励婚嫁,鼓励生育,目的就是提升人口,甚至还有许多的法律规定到年龄还单身的就是犯罪,还有“单身税”等等。
除了法律督促,政府官方也积极为“大龄青年”创造条件,每年有三场: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仲春节(农历三月初三)、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上元佳节的时候,全国上下都欢心雀跃,即使平时不允许出门的黄花大闺女,也在这一天涌上街头去观花灯。在人潮人海的大街之上就给了一众青年男女相亲的机会。
如果在大街之上两个人看对眼了男子折一支柳条送给女子,如果女子也相中这个男子就收下柳条。接下来就可以出媒、提亲、成婚了,一场完美的情投意合的相亲促进了一门美好的婚事。
而“仲春节”也是女子为数不多的可以出门的节日,这场相亲大会并不在城里大街上而是在野外,青年人聚集到森林小河边进行野餐。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也少了些许羞涩,双方可以聊天,可以对唱山歌,看中了直接可以“私奔”带走,提亲成婚。
相比之下七夕节就没有那么好的环境也没有那么热闹,女子主要是乞巧,当然这一天也不乏早就看中的男女借机私会,说不定就成就了一桩美好的姻缘。
绣球一开始是一种武器,一种沉重、杀伤力强的钝器,叫做“飞砣”。但是后来战场上基本上没有这种武器了,飞坨也由铁质的改成了绣花布做的绣球拿来抛着玩耍,作为一种游戏而存在。
《岭外代答》中有“男女目成,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
后来在这种抛来抛去的游戏当中,演变成了男男女女游戏欢乐的场面,变成了一种相亲游戏。对于这种相亲形式的形成,据说是为了让女性在婚姻当中也有选择的权利。
抛绣球招亲的规则很简单,也挺常见的,现在还可以看到有一些古建筑的绣楼,黄山的西递古村落的大户人家也有绣楼。
规则就是小姐在绣楼之上向下抛去绣球,谁接到了绣球谁就可以迎娶小姐。那你可能会问了“那如果绣球抛到了乞丐、残疾人等手里怎么办?”,是的,你们都被电视剧给欺骗了!既然是大户人家招亲怎么可能随便把女子送出去呢!
古代抛绣球招亲是有很多的内容的,第一是要海选,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入场地的,所有的抢夺绣球的人都是要报名的,然后再进过主人家的挑选,什么穷人、门不当户不对、年纪大的,有过婚事的等等,直接就被挡在了海选的门外。
而路过的看客是没有资格参与绣球抢夺的,只能看看小姐的美貌,看看热闹而已。
第二是小姐的绣球也不是随便一抛,在此之前小姐会勤加练习,虽然不会像射箭百步穿杨那么的准但是基本的位置方向还是有的。小姐肯定会对准自己的如意郎君去抛绣球,一般小姐在观摩的时候心里已经就有人选了,基本上抛绣球错不了。
第三就是抛绣球的程序,不是人齐了就抛出去了,有会集,对唱,抛球,野餐,入户坐堂,进餐,对歌,分别等程序,而且抛绣球之后要正正规规的三媒六聘、八抬大轿的娶回家。
但是如果出错了,和比武招亲一样也是不可以反悔的,只能嫁到不满意的人家里,或者就是大户人家用什么手段使得男方主动放弃,但是女方的名誉肯定是受损的。
古代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包办婚姻之中,也并不是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一般不是身在王权贵族家中,受制于特殊形式父母也不是很会强制儿女做不愿意的事情。
比武招亲、抛绣球、相亲大会,这些有趣的招亲形式即是给青年们更多的选择,也体现了古代对于婚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参考文献:
《礼记》
2024-10-21 03:57:56
2024-10-21 03:55:42
2024-10-21 03:53:27
2024-10-21 03:51:12
2024-10-21 03:48:57
2024-10-21 03:46:42
2024-10-21 03:44:27
2024-10-21 03:42:12
2024-10-21 03:39:57
2024-10-21 03:37:42
2024-10-20 15:46:04
2024-10-20 15:43:49
2024-10-20 15:41:34
2024-10-20 15:39:19
2024-10-20 15:37:04
2024-10-20 15:34:49
2024-10-20 15:32:35
2024-10-20 15:30:20
2024-10-20 15:28:05
2024-10-20 15: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