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母亲的尸体掉入后院古井,我下去打捞,意外捞上来两具尸骨
2024-11-18 04:30:25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湖北脑瘫女诗人,有人跟拍她两年!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2015年
湖北钟祥一位脑瘫女诗人余秀华的诗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爆红网络、玩坏朋友圈!
她在诗里写到:
2009后,余秀华开始用电脑写诗,并结识了很多诗人。在此之前,因为手脚不灵光,她写字格外用劲,那些诗句因此力透纸背。(范俭供图)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当时一波又一波记者蜂拥而至
想和这个农村女人聊聊
但只有这个39岁的男人做到了
他叫范俭
他跟拍余秀华两年
完成了纪录片
《摇摇晃晃的人间》
《摇摇晃晃的人间》海报
前不久
在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举行的第六届颁奖典礼上
获得最佳摄影奖。
而在更早些时候,
该片还获得了一项国际大奖。
无论在哪儿,都是“异乡人”
范俭
范俭父母是重庆人,
上世纪60年代去了宁夏。
范俭在宁夏的工厂区出生、长大。
在武汉大学学了4年新闻专业后,
先后在山东电视台和央视工作。
无论在宁夏、重庆,
还是后来在武汉、济南、北京,
范俭的“异乡人”感受一直强烈。
这让他对城市的外来工、移民格外关注。
2006年他拍了《在城市里跳跃》,
这是他拍摄的第一个外来工题材的纪录片。
接着拍《寻爱》,
关注新生代外来工的归属感。
离开央视后
他拍的第一部纪录片是《的哥》。
把摄像机装在的士后座,
把乘客后脑勺拍下来,
乘客和司机聊天的声音被录下来。
“这些记录里,有社会百态,有世道人心”。
和余秀华家人一起下水田插秧
《摇摇晃晃的人间》拍摄现场
2014年底余秀华成名之初,
范俭即进驻湖北钟祥横店村拍摄。
多数时候,
范俭和拍摄团队晚上住镇上,
白天去余秀华家,
陪她聊天,和她谈诗,谈彼此的经历。
两年里,
范俭从北京和重庆启程去了横店村6次,
最长一次住了16天。
范俭有时在余秀华家吃饭,
陪余秀华父亲喝高粱酒。
有时一起干农活,
甚至和余秀华父母一起下水田插秧。
当余秀华离婚的愿望
遭到丈夫拒绝和父母反对,
她开口向范俭征求意见了。
她甚至向范俭透露
曾试图在荆门天桥上操练行乞,
好为父母离世后自己的生计留条后路。
由此,范俭得以有机会拍到
余秀华与丈夫为离婚吵架,
拍到余秀华母亲
因女儿真的离婚而泪眼婆娑。
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上获奖,
评委们在颁奖词中这样评价:
“从一开始,这部影片就以一种诗意、亲密、有力的方式探索了人类经历的复杂性…… 该作通过拍摄一个敏感而非凡的女性做到了这一点。”
支持余秀华离婚
《摇摇晃晃的人间》拍摄现场
在《摇摇晃晃的人间》里
田野很美
村外有黄色麦浪
有白杨树构成的绿墙
余秀华独自走在笔直的村级公路上
雪中的路望不到尽头
余秀华的诗里也描述了这些景色
并和她的情感对应。
拍摄期间,
余秀华问范俭对她离婚的看法,
范俭说,我是支持的。
“我在余秀华家待了那么久,
我看到了余秀华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
余秀华在诗歌上有追求,
两个人在精神、感情层面没有交集,
离婚对她丈夫未必是坏事。”
但是我也看到余秀华的局限,
离婚不等于她就找着了爱情,
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如此强烈,
她赢得世俗爱情的可能性又是如此薄弱,
有如飞蛾扑火。
不过很多女性作者都是这样的,
文字越动人,
情感上就越跌宕。
在范俭看来,
余秀华强烈的情感诉求,
内心的情感纠结,
对掌控自我命运的不懈追求,
这些才是纪录片的主线。
中国故事有太多戏剧性
《摇摇晃晃的人间》拍摄现场
在关注新生代外来工的纪录片
《寻爱》中,
来自湖南的姑娘罗玲
与来自陕西的小伙赵鹏在深圳工厂恋爱,
赵鹏带罗玲回秦岭深处的农村老家过年,
范俭带团队拍摄了过年前后的十几天。
因最近的旅馆也要一小时车程,
他们干脆住进了赵鹏家。
深圳房价高,
罗玲试图说服赵鹏父母,
让他入赘罗玲家。
赵鹏父母意见刚好相反,
建议他俩在陕西结婚。
赵鹏的舅舅、叔叔都到场当说客,
两代人的观念交织其中。
“这个拍得很有趣。
如果看了片子,你可以看到工厂里年轻人的浓浓乡愁,
也能看到上一代人的隐忍付出”。
拍了那么多农民和农民工,
范俭特难忘的
是一名来自河南农村的80后女孩,
她是深圳一家工厂的技术工人,
自学拿了大专文凭,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在深圳。
但她后来找了一个50多岁,
离婚有女儿的“大龄”男友。
女孩说她坚定和男友谈下去,
男友有发明专利,
可以在深圳创业。
但两个月前,
女孩说
他们打算分手了。
在深圳,
他们还拍过一些90后,
有的拍着拍着,
就不让拍了。
“他们和70后、80后很不一样,
他们做起决定来比较随性,
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
经历恋爱、怀孕、分手、跳槽等事件。”
范俭
近几年范俭有一个重要转变,
那就是从拍摄现实问题、社会议题,
转向拍摄人物内在的人性与情感,
世界各地观众都能看懂能共鸣的,
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故事。
50年后还会发生地震,还有灾难,
人们还可能失去子女、亲人,
那么,人们为寻求感同身受的情感慰藉,
像《活着》所表现的故事,还会有人看。
范俭说,他就是想非常真实地、深入地呈现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故事,他们的所思所想,悲欢离合,喜怒哀愁。
我要上封面,为武汉代言!
欢迎推荐和自荐!一张照片+一句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话,发送邮cjrb027@qq.com,你就有可能成为第二天的封面人物哦~
出品:长江日报全媒体编辑:蔡欣星校读:蝴蝶
报料&投稿:2814044869@qq.com
2024-11-18 04:30:25
2024-11-18 04:28:10
2024-11-18 04:25:54
2024-11-18 04:23:39
2024-11-18 04:21:23
2024-11-13 23:33:38
2024-11-13 23:31:22
2024-11-13 23:29:06
2024-11-13 23:26:50
2024-11-13 23:24:35
2024-11-13 23:22:19
2024-11-13 23:20:04
2024-11-13 23:17:48
2024-11-13 23:15:33
2024-11-13 23:13:17
2024-11-13 23:11:01
2024-11-13 23:08:46
2024-11-13 23:06:30
2024-11-13 23:04:15
2024-11-13 23: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