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永久保存的雷米特金杯到底是不是真的?
2025-01-04 12:25:38
《永远的尹雪艳》:她是冷美人,魔性的精灵,时空变幻的沉浮者
《台北人》是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十四篇短篇小说构成。《永远的尹雪艳》是当中的一篇,排在小说集的首位。
有学者说,《永远的尹雪艳》是小说集中最“冷”的一篇,其他各篇,读者都能捕捉到作者对故事里人物的同情,但是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把自己与人物、情节完全隔离了一样,采用全知叙事观点,不介入任一角色意识内,只做具体客观的描述,可谓相当独特。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即象征意义、空间转换与对照,简略分析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读完《永远的尹雪艳》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知道如何对主人公“尹雪艳”进行评价。
有学者认为,这篇小说承袭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红颜祸水”的调子,尹雪艳是在男性文化视域下被物品化、符号化的,缺失了主体人格的女性形象,这种观点显然是站在纯粹的女性主义立场之上。但从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她的赞美之情,如开篇首句“尹雪艳总也不老”,“尹雪艳着实迷人”,“迷人的地方实在讲不清、数不尽”,“尹雪艳有迷男人的功夫,也有迷女人的功夫”等等,尹雪艳分明代表着一种女性的永恒之美。
显然,“红颜祸水”论是很偏颇的看法,这其中隐含了一种男权主义思想,看似站在女性的角度对女权维护,实际上是站在男性的角度,对女性存在的一种忽略。
尹雪艳的身上有一种永不熄灭的魔力之美,不论是在从前的上海,还是在之后的台北,“在人堆子里,像个冰雪化成的精灵,冷艳逼人”,可以看出,在她的身上有一种永恒神话的象征。“冷 ”是她的外在表现形式,代表着她客观中立的人生态度,不论风云如何变幻,要想在冷酷无情的现实世界中存活,理性比感性更重要。
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塑造薛宝钗时,也是运用了一个“冷”字。她天生带一种热毒,吃冷香丸,住在雪洞一般的屋子里,就连贾宝玉出家,袭人哭得轰了过去,她也保持着应有的端庄,把控着全局。同样,曹雪芹并不是把她塑造成一个冷酷无情的女子,而是一个面对现实,极度理性的人。
在《永远的尹雪艳》中,一个又一个男人想控制尹雪艳,一个又一个的女人嫉妒她,而她则有着自己的旋律。她不仅没有被外界的迁异影响到,反而以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凌驾于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客人们身上,让其为之或疯狂或着迷或厮杀。
这种极度理性的态度令尹雪艳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和更大的成就感,于无形当中,她的形象披上了一层神性象征意义。
她仿佛不存在于现实世界当中,总也不会老,她是万年青,有着世人不及的风情,永远迷人。她还“像个通身银白的女祭司”,“像一尊观世音”。她的公馆是一处“世外桃园”,躲在里面的人“乐不思蜀”,她是“上海百乐门时代永恒的象征”。
作者对她的这些描述都带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无限性,她永远可以把控全局,永远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也在冥冥之中主宰着别人的命运。她是一个冰雪精灵,亦是一个带有魔性的精灵。
白先勇先生在谈到自己的这篇小说时,他说,在小说中他刻意运用了一些颜色,这些颜色都与题材和主旨有关,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欧阳子是白先勇的朋友,他曾写过一本专门评论《台北人》的书,在书中,在谈到这篇小说的色彩时,他说色彩的指向与“死亡”主题有关,他说尹雪艳是象征死亡之神,因此色彩在渲染的也是这个主题。
但我认为,这一观点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任何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境域下,代表着吉祥、喜庆,而白色则代表着不幸,葬礼中的常用色。在西方文化境域下,白色则代表着圣洁高贵,常用于婚礼,黑色则是常用于葬礼。
我认为色彩的在小说中的运用,不能抛开作者本人的背景。白先勇先生本身深受东西方文化影响,他的作品中弥漫着古典主义之风,明显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同时,他又有留学海外的经历,接受了西方文学教育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上,要兼顾东西方文化习俗。
小说中白色和红色出现次数较多,我们主要看这两个颜色的象征意义。
白色
在《永远的尹雪艳》中,“白色”或“银色”一共出现有二十处之多,主人公的名字也有一个白色的象征,即“雪”字。
尹雪艳以一个白色的精灵形象出现在小说中,从西方文化角度看,白色还有诚实正直、善意、纯洁等意;中国文化中,白色有象征清净、素雅、高尚、哀伤等意,此外还有“反动”、“恐怖”等意思。
结合文本,白色在小说中的意义则带有多重性。她八字里带着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这样的白色则带有一种恐怖之感。一身雪白的肌肤,举手投足间总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风情,白色则象征着她的圣洁。一身白色的衣衫,双手合抱在胸前,像一尊观音,这里的白则象征着她的空灵,色空的主宰者。徐壮图死后,她仍旧一身素白打扮,脸上脂粉未施去到徐家,安然的祭祀,这里的白则有象征她冷酷的一面。
所以,白色在小说中是以复合意义的形式呈现的,甚至带有一种悖论性。她既在色之中,又在色之外,既有东方色彩,又有西方意蕴,呈现为多组悖论性的组合象征意义。
红色
红色在小说中比白色出现的频率稍低,但红色出现的地方意味深长,往往是在死亡与威胁来临之前,主要出现在尹雪艳与徐壮图和吴经理的交往过程中。
红色在东方文化中是生命或顺境的象征,如红心,走红,也有避邪的意思。但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则有一种压抑之感。如小说《红与黑》,红指的是拿破仑的红军装,黑指是教士的黑道袍,红军装与黑道袍象征着当时年轻人的两条生存之路,选择红色意味着一个赌博人生,选择黑色意味着循规蹈矩的人生,红色带有一点冒险,恐怖、诱惑的味道。
结合文本,如下:
为了讨喜气,尹雪艳破例的在右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香。
发上那朵血红的郁金香颤巍巍的抖动着。
尹雪艳亲自盛上一碗冰冻杏仁豆腐捧给徐壮图,上面却放着两颗鲜红的樱桃。
吴经理“眼圈已经开始溃烂,露出粉红的肉来”。
吴经理不停地笑着叫着,眼泪从烂掉了睫毛的血红眼圈一滴滴淌下来。
“回头赢了余经理和周董事长他们的钱,我来吃你的红!”
作者在用到红色时,文字中间有着魅惑与萧杀之气,尹雪艳见徐壮图时,一反常态戴了一朵大血红的郁金香,血红色不禁让我们闻到了白骨精的味道。吴经理溃烂的眼睛,红色在不断加深,尹雪艳还说要吃他的红。这里的红色则有象征死亡的味道,徐壮图的死极其惨烈,被工人用一把扁钻从前胸刺穿到后背,吴经理离死神也不远了,血红的魔咒在紧紧缠绕着世人,而他们却全然不知。
因此,红色在小说中代表着恐怖、死亡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结束,由色入空,对于他们而言,死亦是一种解脱,是新生的开始。
空间转换与对照折射出主人公的怀旧与现代意识
在《永远的尹雪艳》中,尚新与怀旧都带有时间的指向性和较为丰富的社会内容。面对昨日如东流之水,尹雪艳虽然也滋生了一种难以抑制的焦虑感,但并没有淹没在过去的时光里,而是善于把握住了时间线性流动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自强自立 ,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
空间的转换与对照是这篇小说的一大艺术特点,城市空间的转换与对照不仅是一种叙述策略,从小说的深层结构模式上看,也凝结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并将这种情感和观念植入了人物身上。
衣着服饰的对照
20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南京等地,工商业发展较快,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精神世界的需求,为尹雪艳等人的生活享受提供了诸多方便。而20世纪50-60年代的台湾,经济落后,尹雪艳等人由上海到台湾,在个经济和城市经济上都遭遇到困境。
尹雪艳在上海过着高质量上档次的豪华生活,衣着就是尹雪艳等有钱人思想和情绪的外化形式,显示出城市的繁华,填充了有钱人内心的优越感。然而当空间转换到台北,尹雪艳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昔日的上海有钱人尹雪艳等人,不得不面对相对落后贫穷的台湾现实,他们的衣着不再以在上海时的求新为主,而是转向以怀旧为时尚。
面对时代的巨变,尹雪艳和这些大陆来的官商,内心都充满了焦虑感。怀旧对于他们而言是最好的安慰剂。尹雪艳的公馆一向维持着它的气派,以旧有的头衔称呼着客人,他们如同爱过诰封一般,心理上得到了不少安慰,恢复了不少优越感。借以“怀旧”来重温已失去的天堂。
饮食方面的对照
繁华的上海为有钱人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尹雪艳可以和上海棉纱财阀王贵生,在国际饭店十四楼的摩天厅去共进华美的宵夜,还不忘记耍浪漫,王贵生说,如果用他家的金条儿能够搭成一首天梯,他愿意爬上去把月亮摘下来,插在尹雪艳的云鬓上。
但是当空间转换到台北时,台湾的经济撑不起尹雪艳等有钱人的情怀,也没有广阔的消费空间为他们服务。于是,尹雪艳等人不得不在自己家里起炉灶,借助上海名厨的京沪小菜来保持自己对过去生活的记忆。
从空间对照来看,体现出小说中多层次的时间概念。对于尹雪艳来说,一方面,她把自己的衣着和饮食定格在过去某一固定的时间里,在时间记忆中回味着美好。另一方面,她也认识到了时间的自然规律,对于现在和过去表示了一 定程度的认同。
过去的上海虽然是充满美好时光的所在之地,但现在时间,现在的台北生活也是鲜活实在的。因此,她没有在回忆过去中死亡,相反,调整好心态,无论在上海还是台北,她都笑吟吟的面对人和事,并通过现有的一切手段再造现实。
白先勇自己说:
我们现在所处的,正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空前剧变的狂飙时代,而这批在台湾成长的作家正是这个狂飙时代的见证人。目击如此新旧交替多变之秋,这批作家们,内心是沉重的,焦虑的。求诸内,他们要探讨人生基本的存在意义。我们的传统价值,已无法作为他们对人生信仰不二法门的参考,他们得在传统的废墟上,每一个人,孤独地重新建立自己的文化价值堡垒。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本身对时代价值的思考,由传统走向现代,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永远的尹雪艳》当中的“永远”一词,既有尹雪艳的怀旧意识,也指向她的现代意识。她是一个既没有沉迷于过去,又在时代的脉搏下找到出路的幸存者。
综上,《永远的尹雪艳》作为白先勇先生的短篇代表作,通过象征的创作手法,和空间上的转换与对照,不仅表现出一个女人的命运,而且带有历史的沉重感 ,小说中的一群人物成为历史的缩影,折射出从大陆到台湾的贵族、官僚、富商及其他各色人物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是沉溺于怀旧,还是选择直面现实,成为这一群人是死亡还是新生的关键。
2025-01-04 12:25:38
2025-01-04 12:23:22
2025-01-04 12:21:07
2025-01-04 12:18:52
2025-01-04 12:16:36
2025-01-04 12:14:21
2025-01-04 12:12:06
2025-01-04 12:09:51
2025-01-04 12:07:35
2025-01-04 12:05:20
2025-01-04 12:03:05
2025-01-02 15:06:46
2025-01-02 15:04:31
2025-01-02 15:02:15
2025-01-02 15:00:00
2025-01-02 14:57:45
2025-01-02 14:55:30
2025-01-02 14:53:15
2025-01-02 14:50:59
2025-01-02 14: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