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
2023-11-30 15:58:52
三军仪仗队使用的礼宾枪是真枪吗?为何总是“咔咔”响?
在网络上,中国三军仪仗队被称誉为“最帅的都上交到了国家”。作为国际重要活动中的国家名片,这支队伍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细致的考虑。
他们手中的礼宾枪,就是从对我国意义重大的“56半”修改特制而来,每当整齐划一的标志动作“劈枪”出现,更是每每抢尽眼球,引起一片赞叹之声。
仪仗这个概念,我国很早就有了——每当帝王、高官等身份重要的人物出行时,护卫人员会手持旗帜、伞盖、障扇、兵器等规定的物品在前方列队引导,这就被称为仪仗。
据古籍记载,神农、黄帝、尧帝等人都拥有特制的专用仪仗,后世帝王更是层层加码、花样百出,为了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不遗余力。
当然,仪仗的功能并不仅仅只有仪式感一项,其威严带有迫力的视觉效果还可以起到驱散闲人的作用,部分仪仗还带有更具体的功能性。
《汉书》记载过一种叫做“豹尾车”的仪仗,这是皇帝出行车队中位置最末的一辆车,车上悬挂着豹尾。对周围负责警戒的卫士(执金吾)来说,这辆挂着豹尾的车具有号令的作用——等这辆车驶过之后就意味着整个车队都过了,卫士才可以撤除警戒。
在英语中,仪仗队对应的说法是“guard of honour”,字面直译就是“荣耀的卫兵”。不难看出东西方含义的相通之处。
正因为仪仗队蕴涵的意义重大,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最高级别的仪仗队视为展现国家风貌的第一窗口,不管选人、服装、器械,还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全都经过了细致周密的考虑。
在我国,承担最高礼宾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仪仗队,简称“三军仪仗队”。每当有国际重要来访活动发生,这支队伍就会成为迎宾致礼的先行者。
三军仪仗队是代表我国国家尊严和国际友谊的队伍,不过它的诞生时间,比新中国成立还要更早一些。
1946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派遣马歇尔五星上将访华。由于来者还有一重特别身份是总统特使,中央特别组建了一支队伍,作为欢迎马歇尔的仪仗队,并希望借此向他展现人民军队优良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环境非常艰苦,战士们一边练兵、上课,随时准备作战,一边还要下地劳动生产。这500名被选中的战士就来自著名的“陕北江南”南泥湾驻守部队,是由教导第一旅一团的团长、政委紧急挑选出来并亲自带队的。
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这五百名战士自然没有事先接受过仪仗队的专门训练,专用制服之类就更不可能了。他们有的,是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接到任务立马投入二十多天苦练的执行力,和手中清一色从日本侵略者手里缴来的“三八大盖”。
就这样,我国自己的第一支仪仗队成立了。马歇尔结束访问之后,这支五百人的队伍随即重新回归原部队驻地,他们即将迎来的下一个任务是“保卫延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各国交流来往的机会不断增多,组建一支正规的仪仗司礼队伍成为必须。在1952年初,由毛主席和周总理批示,周总理亲自关注选拔,严格按照“政治素养一流,身体条件好,个头适中,相貌英俊”的标准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
从此之后,这支队伍几经更名和调整,一直担负着欢迎外宾、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阅兵、重大会议等情景下的仪仗司礼任务。
1956年,正式改建为由海陆空三个军种组成的三军仪仗队;2014年,正式加入女仪仗兵。多年以来,金日成、赫鲁晓夫、尼克松、田中角荣及之后的外国著名领导人来到我国,都是由该部队执行迎接任务。
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更为丰富频繁,这支队伍承担的任务类型也越来越多。
在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大场合,都出现了这支“军旅标兵”的身影。
严格地说,三军仪仗队使用的礼宾枪与实战版本“56半”并不完全一样——为了适应特殊的使用场景,在原本枪型的基础上将刺刀加长、枪身等金属部位改用更为美观的镀铬材质,可以说是原有枪型衍生出的专用特制版。
“56半”全称1956年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制造并列装的第一款半自动步枪,曾经在军队服役将近三十年,因此被赋予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在苏联帮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工业,56式半自动步枪就是这一波奋斗的产物之一。它脱胎于苏联西蒙诺夫SKS半自动步枪,并基于本国情况,在螺栓托架、拆卸杆、装配刺刀等细节上进行了调整。
这款步枪定型之后很快量产,并大规模装备部队,替换了此前使用的53式步骑枪、日本三八大盖和美国M1903春田步枪等枪械。
“56半”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任何武器的生产必然需要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不会遭遇受制于人的境况;而这款半自动步枪大规模投入列装,更是从此终结了我国枪支弹药规格不统一的隐患。
枪支弹药规格不统一看上去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它会给后勤系统、物资调配埋下大量“地雷”。和平年代可能还只是带来资源浪费、拉低效率,一旦进入战争状态,直接影响的就是生死攸关、胜败存亡。
诸如印度等国军队的“万国枪械展览”之所以被各种不看好,其中原因正在于此。
入列之后,56式半自动步枪很快在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中一战成名。此后虽然一度被63式自动步枪取代,但由于63式逐渐暴露出质量不稳定等各种问题,“56半”又一次重新上岗,直到“81大杠”大规模列装后才真正退休。
即使不再是部队大规模列装的制式用枪,“56半”的影响力依然不减。
原因之一来自三线建设时期大量生产的“56半”。在国际大环境缓和之后,这批原本计划装备民兵的武器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累赘。北方工业公司开始大规模倒腾这种武器往外卖,甚至还打进了美国市场,被美国人称作“北方SKS”。
还有另一部分富余的“56半”,则被用来作为大学生军训的实弹射击用枪。因此关于这款枪,还有另一个说法——“如果你是80后、又没有出国计划,那么56半很可能就是你一辈子唯一有机会摸到的真枪了。”
正因为“56半”是一款意义影响都够分量、又曾经被广泛使用的武器,它被选择为礼宾用枪也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虽然其后81式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95式自动步枪陆续进入部队并挑起大梁,但56式半自动步枪却始终在三军仪仗队、国旗护卫班等以礼仪为主要需求的部队保持着稳固的地位。
其中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劈枪”。
何谓“劈枪”?
当整齐列队人员踏上“敬礼线”的一瞬间,旗手从扛旗改为端旗,其他人则由齐步走转为正步走,同时上身动作由肩枪或提枪转换为端枪,步枪前端装配的三棱刺在同一瞬间向斜前方劈出,这就是劈枪。
有研究者认为,队列行进中的齐步走、正步走等动作发源于步枪火力单薄时期的战术动作,维持队列有助于保证火力密度,而劈出刺刀的动作则表达了箭在弦上、不惜一战的气势和决心。
到了现在,虽然这些动作的战术意义早已发生了改变,但其中自带的力量感和压迫感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当人们看到刺刀劈出的一瞬,仿佛直面利刃出鞘的锐气,自然会感受到巨大的震撼。
而在目前我国装备过的不同步枪之中,“56半”被公认为最适合劈枪的一款。它的长度决定了劈枪动作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都超出同侪,而在劈枪之前保持肩枪状态,则决定了它会比其他枪型多一个下肩沉枪的动作。
因此使用56半做出的劈枪动作又称为“三段式劈枪”,或者直接叫做“三把枪”。其动作大气有力、音效整齐划一,气势被拉到了最大,被公认为最霸气的劈枪动作。
以上原因也可以简单粗暴地概括为“枪越长,劈枪越霸气好看”,当北京某机械厂接到任务研发新的礼宾枪时,厂方的改进思路同样也是加长刺刀和枪托、并将枪管等部件换成更具金属感更美观的镀铬材质。
经过加长处理的56式半自动步枪,其修长的枪身、锐气凌厉的刺刀、木质与金属混合出的复古风格,以及特别适合劈枪的外形特点,都非常契合作为礼仪用枪的需要。
在礼宾用枪增加长度的同时,实战用枪出于步兵机械化、城市巷战等需求,正在向去除枪托、缩短总长度的趋势发展,两边的需求不一致,自然就只能各司其职,几乎不存在互相替代的可能。
虽然经过改进特制,但三军仪仗队使用的礼宾枪确实是可以正常射击的真枪。为了保证不因细节改进影响射击性能,准星座和表尺部分并未镀铬,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黑色,目的就是为了在有需要的时候正常瞄准射击,而不会产生虚光。
当然,实际完成礼宾任务的时候,这些枪是不能击发的。所有枪的击针部件都被取下来,交由专门的部门集中保管。也正因为击针被拆除,枪体内其他零件在晃动时互相撞击,会发出类似上膛的“咔咔”声。
作为彰显中国国家风范的“集体代言人”,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曾经被尼克松评价为“世界最出色的仪仗队”,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干脆直接说“堪称举世无双”。这样一支队伍,丝毫无愧于网络上“中国第一男团”的赞誉。
2023-11-30 15:58:52
2023-11-30 15:56:37
2023-11-30 15:54:22
2023-11-30 15:52:07
2023-11-30 15:49:53
2023-11-30 15:47:38
2023-11-30 15:45:23
2023-11-30 15:43:08
2023-11-30 15:40:53
2023-11-30 04:06:13
2023-11-30 04:03:58
2023-11-30 04:01:43
2023-11-30 03:59:28
2023-11-30 03:57:13
2023-11-30 03:54:58
2023-11-30 03:52:43
2023-11-30 03:50:29
2023-11-30 03:48:14
2023-11-30 03:45:59
2023-11-30 01:38:05